第343章 你究竟站哪一边(2 / 4)

加入书签

开了个小会,就具体的情况部署再进行了一番交流探讨。

公司的情况变动,这三个人首先要达成一致,才能更好地推进下去。

对于一些人事的安排,包括子公司的合并重组,郑亚军都没有什么意见,只是他觉得,这样一来,在集团框架结构中,他主抓的房地产公司,似乎成了商业公司的下手。

明面上房产公司跟商业公司是并列的,是公司三大子公司之一,只不过马光明规划的“百城千店”计划,让郑亚军觉得,房产公司仿佛变成了次要的了。

尽管软资产能够迅速打响大明广场的名气,提升影响力,但毕竟不是自己的资产,有朝一日没准还会被人以更优惠的条件挤走,所以,尽可能地还是要搞

(本章未完,请翻页)

硬资产。

都搞硬资产的话,问题也是明显的,那就是缺钱。

别说盖一座大明广场,就算是装修费用,都是一大笔钱。

所以马光明给出的办法就是,仿照安州这边的做法,跟准备合作的地方上商定,在商业地块临近的地块上开发房地产,用住宅房产的收益,来弥补商业地产的投资,这样一进一出算下来,再刨去银行的单靠利息,花费的钱就不多了。

只是这样一来,房地产的利润就不会流入到房产公司,而是等于变相流入了商业公司,这让郑亚军觉得很难接受,合着忙来忙去的,净是为他人做嫁衣。

再者说,房产公司这边要是没有持续稳定的收益,到时候哪有钱去拍地。

“拍地的事情,”孙希宁嘿嘿一笑,说道,“由集团来统一调度,由房产公司参与竞拍。”

郑亚军看了一眼马光明,就猜到了他早就跟孙希宁商量好了。

“你除了是房产公司总经理外,还是集团的副总经理,要有大局观。”马光明冲他一挤眼睛。

从长远看,马光明不是太看好房地产这个行业,起码未来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加上几年后各个地方都会发展国有企业,什么交投,城投啦,都会到房地产市场里面来抢蛋糕吃,他们有着民企无法比拟的背景,也更能贴合地方上的发展方向,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好日子,总有一天会到头。

所以,还不如有着硬资产放在那里,实在行情不行的话,趁着高位抛出,以后就过着没事数数钱的日子,虽然枯燥无味,但却朴实无华。

“既然你们都商量好了,那我也就不说什么了。”郑亚军尽管有些想不通,但越来越多的事例已经告诉他,马光明做出的决断,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从一开始,马光明的一些举动就让他看不懂,而且有时候甚至都不能理解,但后来无一例外地证明了马光明的正确,郑亚军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等到下午的时候,会议室里就热闹开了。

接到会议通知的有十几个人,有的是彼此熟悉的,也有的互不相识。

等到马光明跟孙希宁、郑亚军过来的时候,好几个熟悉的人还在交头接耳嘀咕着什么,大概是推测今天开这个会议的主要内容。

总部行政部的助理顾颖跟孙希宁耳语了两句,随即孙希宁冲马光明点头道:“马总,人到齐了。”

因为集团总部一直是孙希宁在主持,所以行政部给他配备了专职助理,马光明偶尔才会来一趟,而且时间还不确定,来与不来全看他的心情,所以就没有配备助理。

“那就开始吧。”马光明平静地说道。

孙希宁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根据上午他们讨论的结果,今天的会议主要由他主持。

“各位,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来,主要是宣布集团下属公司的调整变更通知,以及部分人事安排……”

大明集团总部对下属的子公司进行调整,划分为三个子公司,第一是房产公司,第二是商业公司,第三的网络平台公司。

房产公司不必多说,本来就是独立的子公司,有自己独立的架构,继续由郑亚军担任总经理。

商业公司主要是开发经营大明广场,大明超市为商业公司下属公司,处于半独立状态。商业公司总经理还是姚柏林,聂小容则为副总经理,兼大明超市的总经理。

网络平台公司则包含了网络商城和外卖网站、明支付等三个子公司,三个子公司相对独立,所以并不会影响到外卖平台那些投资人的利益。这边总负责人是戴伟,网络商城的负责人为周金声,他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这边工作,却没有明确职务。外卖网站则由戴伟推荐的一个叫做殷云浩的人担任。

孙希宁出任集团总经理,三个子公司的负责人单位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位次分别是郑亚军、姚柏林、戴伟。

至于一级子公司和二级子公司各自的框架结构,全部交由各自的总经理去负责。

孙希宁这边还交代了集团总部的一些部门调整,之前的行政部、财务部、市场部、信息技术部、人力资源部都维持不变,增设了企划部和风险评估部。

企划部主要负责公司品牌的推广、企划工作,负责公司营销推广项目的整体策划创意、设计方案等,并且负责公司的对外形象的健力和宣传,以及一部分应急公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