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滥情社会(1 / 2)

加入书签

载满舱的渔获,这意味着下次出海,就是一个星期后了。

而且,下次出海就不是方瑜他们了。

出海捕鱼,在营地是属于轮值工作。

除了几个固定的老船员之外,营地里的所有人都需要大概每三个月出一次海。

毕竟在这个海上“孤岛”内,能做的事实在太少太少。

这一年内,海水还在持续上涨。

原本渔船和游艇这类的都是停在48楼。

而这一年的时间,现在渔船停靠的位置已经到了52楼。

一年升了四层楼,也就是说海平面涨了接近二十米!

陈大勇一家不得不搬离了51层的大套间,只能住进了和方瑜一样的隔断房,在72楼。

好在他们人多,加上谭婉君的威慑力,他们选的是两个房间,自行将两个房间的隔墙砸通后,反倒成了两居室。

陈大勇和刘春燕终于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而谭婉君和陈雪两人也能有一个自己的房间了,这点勉强抵消了这里吵闹和较为拥挤的一个特点。

方瑜、谭婉君、陈雪、三人站在甲板上,吃着从海里捞上来的,只加了一些简单的海盐和海带粉作为调料的海鲜大餐。

这些海盐算是过滤设备的副产品,是大家做饭最基本的调料。

营地里,除了盐之外,另外一个还能获取的调料,就只有海带粉了。

这海带粉便是将海带晒干后,再磨成粉,做饭的时候,加入一些,就会有明显的提鲜效果。

假如对海带粉再进行机械加工的话,就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味精了。

但可惜,营地里没有相应的设备,也没有精加工所需的原材料,更没有懂技术的人。

就连这海带粉,都还是方瑜带头制作出来的,后来就被大家所学以致用。

越是科技发达的社会,一旦脱离科技加持,他们就越脆弱。

就像是方瑜,现代社会发展的或许并没有这里这么快,现实世界没有可以使整栋酒店处于富氧的带有制氧效果的空调。

也没有这种对太阳能高效利用,小型电器近乎无限能源的太阳能发电板。

更没有那种足以一人敌千的机械战斗服。

但是,正因为底层科技和上层科技没有分的太清,所以,方瑜在遇到这种科技急速败退的情况下,他更能清楚一些底层科技的逻辑,通过简单的实验,便能勉强抓住科技的边缘。

而像陈大勇这类处于新科技时代的人类。

因为科技爆发的太快,信息流覆盖的过于频繁,人类对科技的认知几乎是三四年就会有一次颠覆。

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高层科技技术更加敏感,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因此,他们对底层科技的认知并没有去刻意记忆或者学习,这就导致了他们对底层科技并不了解。

他们可以对制氧机的原理以及核能电池的大致结构说的头头是道,把方瑜说的晕头转向,但是涉及到味精,酱油这类的基础制作工艺,他们却只能对着瓶子念出那些元素表,却对如何制作一无所知。

了不起的,他们能知道个大豆能弄酱油,其他的,就真的一概不知。

这怪不得他们,实在是信息更迭的太快,他们接收新科技就代表对旧科技的一种遗忘。

之所以方瑜能了解的更多,只是因为他所处的科技社会刚好处于瓶颈期,上沿科技没有发展,人们对科技的了解,就止步于顶,再了解的话,大家就只能炒冷饭,由上而下,对底层科技进行科普和深度挖掘。

这才导致了他所处的现代社会为什么这种越返古的信息流量大家越关注。

因为高新科技没信息了,大家只能深挖这些旧有的信息。

要是现实世界里虚拟现实技术突然突破瓶颈了,人工智能也开发出来了,无人驾驶成功了,那你再看看,还会有多少人去看深山求生,从石器时代开始攀科技树?

光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突破,都能让信息流在几年内牢牢锁定在这个科技上。

人类都是崇新的,追求新知识才是人的本能,挖掘旧事物,那只是一种怀念。

所以,在这个营地,方瑜这种“老古董”知道的东西,反而比他们多的多。

这条渔船使用也是核能电池组,加上船上的一套备用电池组,这艘船至少还可以使用个五六年的时间。

开着渔船,众人回到了酒店。

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半座高楼大厦,就这么耸立在水面上,颇有种末日科幻的既视感。

不过,好像现在的确也是末日科幻吧?

52楼的窗户全部都被敲碎,并且将基础墙全部敲掉。

因为只有这样,货船才能往里面停一停,借助大楼的结构,给货船一个可以固定的位置。

否则货船放在外面,以现在的海浪,说不定哪天晚上,它就自己远航了。

回到酒店后,有专门的人负责卸货,然后处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