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百灵十三套(3 / 3)
哥,叫做余兴明。
两人都是养鸟多年的人了,在网上看到金丝雀和八哥的视频,特意过来的。
简单认识了一下,李景看着两只金丝雀一左一右地站在蒋非的肩膀上,有些羡慕。
他的金丝雀养了四年了,也是手养长大的,可只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在自己身边飞一飞。
不可能像蒋非养的两只那样,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外面飞行,还一点儿也不怕生,不怕人多,不怕嘈杂的环境。
“小金,小雀,给大家唱一个?”
蒋非伸手按住它们的爪子,把两只放到栏杆上。
它们很配合地鸣叫了起来。
李景和余兴明看了,心中又是一番感慨。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游客们只会欢呼又可以听它们的现场了,养鸟人却知道要把鸟儿驯成这样有多难。
很快,李景和余兴明就没空想别的了,专心地听了起来。
听完,两人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鸟比鸟也一样。
两只金丝雀鸣叫完,蒋非看着李景手中的笼子。
李景把笼子放在栏杆下的椅子上,笼里的金丝雀立马开口鸣叫了起来,可见这只也是驯得很不错的。
它叫的都不是本口,而是在模彷不同鸟儿的叫声。
本口,就是指鸟儿没有经过培训的鸣叫叫声。
除了喜鹊、鸡、家雀的叫声,蒋非还听到了燕子和画眉的叫声,只是有一些模彷得没那么像。
这些叫声……有些片段在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
蒋非努力回想了一下,恍然大悟,这是学的百灵“十三套”。
应该说是还不完整,缺了好些叫声的百灵十三套。
所谓百灵十三套,是百灵鸟鸣叫的“规定套路”。
有特定的内容和固定的顺序,叫完一套再叫一套,不能改变顺序,也不许遗漏和重复。
十三套为:麻雀噪林、喜鹊迎春、家燕细语、母鸡抱窝、学猫叫、学狗叫、学黄雀叫、小车轴响、雄鹰威鸣、蝈蝈叫、油葫芦叫、小哨铃声、吱吱红叫。
养鸟的行话来说,驯化它叫出别的鸟的优美叫声,叫做压鸟。
曾经有一段时间,养鸟人特别注重所谓的养鸟传统。
比如不能让鸟随着自己的性子叫。
养鸟人为它们做出规定:只许叫自己应该叫的声音,不能胡叫。
一旦学会了别的叫声,比如生活在苇丛里的柞子学会了蛤蟆叫,百灵学会了画眉叫,这只鸟便被认为“脏口”,不值钱了。
过士行的话剧《鸟人》里有这么个情节:养百灵的,不让画眉笼子靠近。
理由是:百灵十三套里,没有画眉的叫声。
不过现在的人养鸟,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复杂的讲究了。
大部分人养鸟人更注重鸟儿的天性,不会强迫它们去做违背天性的事。
色彩绚丽的用来观赏;叫声婉转的用来听音;滑稽学舌的用来取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