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捉鱼、挖春笋(2 / 3)
小孩说着话,他们来到了小木屋。
“球球,抱一个。”星星搂住它的脑袋,挨着蹭了蹭。
蒋非打开客厅的灯,泡了一壶茶过来。
徐海浩、蓝悦妮和江嘉把椅子搬到了小木屋门口,喝着茶看山里的夜景。
月上柳梢头。
皎洁的月光倾洒下来,照亮眼前的山林,树叶在地上映出清晰的剪影。
虫鸣、蛙叫、飞过的鸟儿留下的一串串鸣声……
山林里的夜晚既热闹又安静。
星星、米米和球球从屋里跑到屋外,又从屋外跑到屋里。
玩累了,星星和米米挨着椅子休息,球球也吐着舌头喘气。
蒋非伸手揉了揉狗子的头。
“球球的脾气看起来好好的样子,能摸不?”蓝悦妮的手蠢蠢欲动。
“能的,来,球球。”蒋非在它背上轻拍了一下,推到蓝悦妮身边。
“球球,让姨姨摸两下啊。”
蓝悦妮伸手试探地放到狗子身上,见它没有反抗和跑走,她的胆子大了起来,在它身上揉来揉去。
球球身上的毛发蓬松松的,摸起来手感好极了。
看到妈妈摸狗狗,米米也大着胆子上手了。
星星见状,开心地挨了上去,把头靠在它的背上。
“你这狗子的性格真好。”徐海浩感叹道。
被三人围着上手揉来揉去,它都很配合。
“那倒是,球球不知道算不算优点的一点就是性格特别好。”蒋非说道。
“当然是优点了,对不对,球球。”蓝悦妮摸着它的脑袋说道。
在山上坐了一个多小时,徐海浩一家三口和星星下山去了。
蒋非和江嘉又在门口待了半个多小时。
蒋非进屋洗澡去了,江嘉在客厅里逗笼子里的金丝雀。
沉默是金。
不管他怎么逗,两只金丝雀始终一声不吭。
蒋非洗完出来,江嘉指着笼子里的两只问道:“它们咋不出声的?”
“可能内向了点吧,它们平时也不怎么叫。”
自从两只金丝雀买回来后,蒋非坚持每天给它们放一个小时的教学录音。
平常还有山林里的好些鸟儿飞进来,它们能听到很多不同鸟儿的叫声。
可两只金丝雀都金口难开,既不跟着教学录音学,也不会模彷其它鸟儿的叫声。
对于这两只被养殖系统加持了“治愈系歌声”的金丝雀,蒋非只能等着它们开窍了。
“不怎么叫,那就是会叫的。”江嘉不死心地继续逗它们。
蒋非耸耸肩,随他去,拉了躺椅过来,半躺着玩手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江嘉聊天。
……
星期天上午,江嘉还想去鱼塘里钓鱼。
“别钓了,我们拿个鸡罩去捉鱼,很快的,捉完鱼带你们去挖春笋。”
蒋非不太想江嘉去钓鱼。
今天周末,汪来鸿、季展霖等一帮钓鱼老基本雷打不动地过来村里的小溪报道。
如果看到江嘉在鱼塘垂钓,他们肯定也心痒痒的。
他昨天刚跟汪来鸿他们说了暂不售卖来着。
“什么鸡罩?”江嘉问道。
蒋非去鸡舍旁拎了一个过来,竹子编织的,上端和下端都是空的,圆形,下端开口大,上端开口小。
“好咧。”江嘉小跑过去,拿了抄网跟上。
“去捉鱼咯。”
星星和米米欢欢喜喜地跑到鱼塘边上。
蒋非拿了一根绳子拴在鸡罩上,站在塘边把它抛入水中。
鸡罩下端的开口大,能把鱼儿罩进去。
上端的开口小,它不容易游出来。
“接下来我熟。”
江嘉拿着抄网伸进鸡罩里,很快捞起一条罩住的鱼。
“捞上来了,江叔叔,拿近点,让我们看看。”
星星伸长了脖子,使劲往抄网里看去。
江嘉网着鱼拿了上来。
“是鲤鱼,目测有三斤了。”蒋非抓起它,装进水桶里。
鲤鱼是一种生长速度比较快的鱼。
同样的水域,喂食同样的食物,它们长得比草鱼快。
江嘉再次从鸡罩里捞了一条鱼上来,一看,是一条只有一斤半左右的草鱼。
“有点小了,放了吧,我们换个位置试试看。”
蒋非拉着绳子提起鸡罩,甩到旁边的水里。
江嘉连着捞了三次,总算捞上来一条两斤半的鳙鱼。
“就它了,可以啦。”蒋非从抄网里捉出鳙鱼,扔进桶里。
“原来还能这么捉鱼的啊。”蓝悦妮站在一旁看了全程,觉得有些新奇。
“以前鱼塘里的水浅一些,整个塘只有几十条鱼的时候,我们都是拿着鸡罩直接下去捉的。”
蒋非提起水桶,说道:“走吧,去山上挖春笋,我已经跟主人家打过招呼了。”
拿上工具,一行人往竹山走去。
蒋非带他们去的是白川豪家的山,山上长了一大片毛竹。
每年的三月中下旬一直到清明前后,是挖春笋的最佳时间。
不过地区温度不同使每年春笋生长可能早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