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武举登顶!(2 / 3)
于儒家!”
“可恨啊,若此子在我兵家,定能大放异彩!”
三人惊叹,话语中蕴含着惋惜。
考房内,伴随磅礴文气吸纳,匿于其中的圣池之水,骤然爆发!
与鸣州才气反哺,温驯的文气不同。
一缕圣池水,如桀骜不驯的狂龙,在经脉中肆掠。
“这是什么!?”
董仲面色大变,文气灌顶怎会有如此变故!
圣池水之狂暴,远非他能镇压!
正自他心急如焚之际,天书忽现。
天书之上,光芒笼罩。
圣池水在天书光芒之下,再无半分桀骜,瞬间被镇压!
变故,不过刹那之间。
等一切尘埃落定,董仲松了口气。
福祸相依,这圣池水虽狂暴,但文气之精纯,还在反哺文气之上!
“等科举之后,我等学子面圣生下心种,凭此怪异之水,我定能一举达到学士境界。”
董仲暗暗握拳。
等他金榜题名,成为学士,董家和李婉儿就等着后悔吧!
科举文举,历时一日夜。
咚——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钟鸣响彻。
文举结束,考场学子们交卷。
交卷之时,考官收卷。
董仲与之对视,考官已收起了轻蔑神色。
只是收卷经过时,轻轻叹息,带有惋惜之意。
“诸位考生,文举结束,接下来为武举,前来拜圣人像!”
收卷结束,其中一名考官朗声大喝。
董仲从考房中走出,与一众考生聚在大堂。
举目望去,众多学子,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大堂正中,立有一尊圣人像。
此像为道家圣人——老子。
老子像前,众考生行三拜之礼。
董仲同样如此。
一拜,圣人像栩栩如生。
二拜,除圣人像,四周景色层叠变化。
三拜,圣人像犹在,考场之中已立起一座十层高塔。
除董仲之外,再不见其余考生。
此为道家一脉神通——海市蜃楼!
武举,便是结合自身文力与诗词,登武举楼!
考场中。
众考生虽看不见彼此,三位考官却能看到众人情况。
随着三拜之礼,众人踏入海市蜃楼之中。
“你们觉得,今次武举谁能登最高楼层?”
“那儒家才子,有鸣州诗篇,又有九纹天赋,此届科举当属第一,毋庸置疑。”
“我赞同李兄之言,只是不知此人,能否登上十楼?”
三人议论纷纷,董仲无疑已是这一届考生,最为瞩目之辈。
只是,武举登楼,年年有之。
登十楼者,十年难遇!
海市蜃楼内。
董仲缓缓踏入楼中,一切宛若真实。
武举楼中央,有一八卦平台。
此台,登楼台。
“考生董仲,请登楼!”
董仲走入台中,朗声道。
话音落,脚下等楼台‘轰隆’作响。
重力从天而降,压迫而下。
似要压得登楼台,难以攀升!
董仲不惊不惧,身上文力迸发。
六环环绕于身,缓缓朗诵文举诗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诗出,文气化大鹏,扶摇直上!
大鹏冲天,狂风肆掠。
登楼台速度,急速攀升。
前三层楼,转瞬越过!
第四层楼时,重力骤增,速度骤减。
也在这时,董仲第二句读出: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诗出,再登楼,登六楼!
眼见此景,董仲语速提升: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两句连读,语气激昂!
文力汹涌,如火上浇油,登楼台攀升……
直登八楼!
此刻,其余考生,最佳者不过六楼!
“可惜了。”
看到这一幕,三位考官不喜反叹:
“他终究不是九环学子,文力未达到学子巅峰,即便有鸣州之诗相助,登八楼已是他的极限。”
“文举第一,武举他也足以争前五了。”
另一名考官评价。
登八楼,已是不俗成绩。
在宜阳考场内,无人能出其右。
只是偌大大汉朝,天才何其多。
登八楼上九楼,甚至是挑战登顶之辈,年年皆有。
武举前五,已是客观评价。
这一点,考官明白,董仲同样明白。
只是,这便足够了吗?
“八楼!还不够!”
“我要的不是探花,也不是榜眼,我要的是状元!我要的,是一鸣惊人!”
感受着落下的庞大重力,感受着登楼台再难攀升。
董仲大喝:
“既然一首诗不行,那便作第二首汉高祖之诗!”
话罢,他将身后背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