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进村(1 / 3)

加入书签

从舅妈娘家换来的红薯足足有一箩筐,拎起来估摸是有三十多斤的,光是蒸熟,家里那种大铁锅就烧了两大锅,又晒了满满两张晒席,才算是齐活了。

天气太热,唐秋和外公都是打着照明,趁着启明星才出现的时候去摘自家地里的蔬果。连收村民的蔬果时间也越来越早,村长干脆做主在那块地拉了一个遮阳棚,安了灯。

等有条不紊地收完菜,算好账,然后送菜的师傅就会来运走车。是的,因为唐秋寄送的量挺大,快递点直接给配了快递小哥和快递专车,已经不需要他自己去送去快递点了!

所以折腾完这些事情,也才刚刚6点多,太阳刚露面的时候。

唐秋直接就闲了下来,他干脆去楼顶守着,一边刷手机刷视频,一边负责翻动杨梅干和红薯干。其实也不用守着翻,偶尔翻动就行,偏唐秋乐意守着。

于是等晚上外公来帮着收的时候,就发现晒杨梅干的簸箕上出现了一个可疑的没有杨梅干的圈圈,而晒红薯干的晒席,明显靠近窗口的这一面,边缘缩进了不少。

外公回头盯着心虚的唐秋:“……”

唐秋嘴硬:“阳光很好,外公你看缩水情况不错啊。很快就能晒干了。”

这么大的人了还嘴馋,外公也是没想到:“我只希望等收的时候,还有杨梅干和红薯干给我收才好。”

“肯定有,也没人偷。”唐秋说的是理直气壮,看起来一点都不心虚。

外公指了指他说:“这么烫的太阳,小心偷吃的肚子疼。“

唐秋本能捂了下肚子,对上外公洞若明火般的目光,讪讪放下捂肚子的手,假装自己啥也没干。并且非常勤快地上前帮着将簸箕和晒席弄下来,放在屋里散掉热气。

外公摸着番薯干和杨梅干,皱眉说:“基本已经可以收起来了,最多在屋里再晾一下。明天要是拿出去,就太干了。”

唐秋一下子就明白了外公的意思,往年太阳好的时候,至少需要晒一周左右的,如今一天就晒完了,他也意识到了这天气的异常。还有莫朝夕忽然让他收集各种种子,并且叮嘱他有能力再挖个地窖的事情,怕也是对天气异常的担忧。

“我看到好几个地方晒死人了。”

外公叹气说:“这天气也真是作孽哦。让你爸妈别回去,在村里呆着偏不乐意。你妈一个月才一两千块钱的工资,呆在村里,给你帮帮忙,你随便给点不是更好?还有你爸,你说说他,看病在哪里不能看,非得要在江城才有人看病?”

唐爸唐妈都是早年没上过什么学,所以唐妈如今年纪大了,在一家单位里做保洁,而唐爸呢家学渊源,认识点中药材,会开一两种病,他也不贪心,就卖卖自己上山采的中草药,看病就看他会的这一两样,还要求来看病的带上医院拍片辅助,基本上也是口碑在外的一个赤脚大夫了。

但对唐爸唐妈不听劝这点,外公说起来也是满满的不满,说起来还是担心他们。毕竟这么热,他们就算家里有空调,那上下班路上不热吗?他可看新闻了,好些个出事都是在上下班路上被晒的。

唐秋用手机搜了下,给外公看说:“外公,你就别操心了。上头说了,让错峰或是居家上班呢。我妈都早上5点就去公司了,太阳刚出来,就干完回来了。跟我们这工作也差不多。我爸嘛,也是呆在家里,晚上给看看病,晒不着他们!”

理是那么个理,但外公还是担心。觉得村里哪里不好了,菜自己种,想吃肉还有自己养的鱼、鸡鸭等等,以前年轻人要在外头打拼,他也支持,但最近他真的觉得心慌慌,偏偏不管是大女儿一家还是小女儿、儿子他们一家家的都不乐意回来。

眼看着外公有闹心的趋势,唐秋忙转移了话题,说起莫朝夕说得要挖地窖的事,需要去打听下哪里有师傅才行。

有正事,外公也不操心那些儿孙了。

溪山村不兴挖地窖,这还真需要找人好好问问。

这会儿的他们没想到,这天竟然还能更热。接下来几天,天气最高温竟然继续节节攀升,看新闻,各地已经连连发布紧急高温预警,室外作业全面暂停,而上下班的人也不提倡错峰了,一律在家远程上班。

甚至还有不少公司开始了晚班工作。

虽然晚班也很热,但好歹能出门,只要挨过路上这一段,家里、公司里基本都有空调,倒也是不怎么影响工作。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很快的,连晚班都上不了了。

全国好几个城市一齐发生了汽车、电器因高温爆炸、自燃的事情,街上到处是消防车嘀呜嘀呜的警笛声。大面积的起火根本水都压不住,水喷出去,一落到地上都能看到蒸腾起来的水雾,还冒着白烟,看着就能烫人!

省城、江城接下来几天也接连发生了好几起室外汽车、电器爆炸的事故。尽管很快相关部门就组织各种防晒措施,能移动到阴凉处或是室内的,都一律移动,不能的迅速建设遮阳棚,并且定期定点进行降温措施。

暂时缓解住了更多的事故发生,但还是有不少地方由于来不及建设等时间问题、或是其他的各种问题,爆炸时间频发。

全社会彻底停学、停工,开展多方自救措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