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关于贵妃娘娘的传说(1 / 2)

加入书签

那张纸上,写着姬芜整理出的详细水利计划。

曲元元看着那张纸,直接照着念:

“第一,关于解决水灾之策:从清河所贯穿的所在各城开挖深渠,分散水流,再到地方村庄等,挖浅渠继续分流,用于常年灌溉田地。如此,既能解决涝灾,亦能解决多地靠天下雨的旱地,解决旱灾。”

群臣闻言,瞠大双目惊道:“妙,妙啊!”

皇帝:“第二,关于解决人力财力之策:每一户人家至少出一个壮男,参与水利的施工。关于钱银,可以向天下百姓发起捐款。由他们自愿捐钱给朝廷,用于此次水利计划。”

天下百姓,自然就包括商贾豪绅。

朝臣听到这一点的时候,心中已经十分钦佩这个给陛下献出此策的人!

“第三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管理这次水利计划的施工,涉及到开渠的方式、人员的管理、银钱的分配、施工质量的保证等等。应选择对应的人士来层层把控,如此兴动天下之力的大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真是妙啊,此计真的是考虑到方方面面,堪称完美啊!”

“开渠分流,一直如此,一年下来的降雨量几乎都不会再有忧虑。而河水的利用,更是绝妙!”

“涝灾没有了,旱灾也没有了,剩下的可谓是五谷丰登,年年丰收啊!”

“嗯,是的。”

群臣纷纷激动地议论起来。

这次,他们已经不急着下结论,而是反复地回想着皇帝所说的三点,进行推敲。

“确实为良策,但是,应该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精细安排,策划一下。”

“对对,若是有人懂得其中更多精细计策就好了。”

“没错,上述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计策,但是献策的人,并不在六部,自然无法给你们布置的非常精细。”皇帝说道。

众人继续议论。

果然,此人不在朝中。

紧接着,很多人有些惋惜。

如此奇才,只可惜并不在朝中!

“对于朕所说的三点,众位爱卿,可有什么良好的意见或者建议呢?”皇

。帝看着群臣问道。

但是,这来的突然。

众人根本没有时间去细想,更何况,细想也未必会想的出。

好一会儿,无人站出来。

“陛下,臣对您所说的三点,倒是有几点建议。”姬良宇站出来,说道:“当然,首先臣觉得向陛下献策之人,所献的三点,都极好。臣只是依着在户部多年的经验,想要补充几点。”

其实,他知道陛下方才所念的,就是贵妃娘娘所写的“水利计划”。

因为他的手上,也有一份一模一样的。

另外,贵妃娘娘还有另外一封信,告诉他,明日所要补充的几点,让他好好想想。

“哦?姬爱卿说一说。”

群臣纷纷地看向了姬良宇。

“是,陛下。”姬良宇语气平缓,冷静镇定,一一陈述道:“第一点里,臣觉得开渠之后,两旁应该要有所加固。比如,在挖渠的两旁上,摘种草木,以免水流或者雨水造成的破渠毁堤。另外,从深渠这一点来看,上流水量大,水流湍急,理应是挖出又深还又宽的水渠。”

说完,他抬眸看一眼皇帝。

皇帝嘴角含笑,轻轻点了点头,“好,说的好,继续。”

姬良宇作揖一下,继续说道:“第二点里,关于征人丁的事,天下之大,总有那么一些人家真的没有男丁,或者没有壮男。如有这样的人家,则出一名女子,给参与施工的人员负责做饭等后勤事务。关于捐款之事,可以一边请出有名望的商贾或者豪绅作为代表,去游说当地的商贾和豪绅多多捐钱。”

朝堂上,全场寂静,都在专注地听着姬良宇所说。

只有他一人的声音。

“第三点里,户部掌管钱银有一套,关于钱银的各项分配,可以交给户部。兵部善于管理人员,维持秩序,看管施工,这方面都可以交给兵部策划和参与。关于施工位置、方式、质量和教学等,乃是工部所长,理应交给工部负责。三部协理,定能环环把控,此事必成!”

“以上所述,是臣目前能想到的。”姬良宇躬身行了

。一礼。

“好!极好!”皇帝一脸满意,当众就夸赞道:“姬爱卿不愧是家国栋梁,每次都能够替朕分忧!既然如此,朕等会儿就将这封手书给你,你再结合你所言的,做一个精细的策划出来,最迟三日后交给朕,如何?”

姬良宇闻言,连忙跪下,“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这件事情,就此得到了解决。

群臣觉得姬良宇这脑子转得真是很快,有的人心里羡慕,有的人心里嫉妒。

但是,最为统一的是,他们都非常好奇,献出“水利计划”的奇才究竟是何方神圣?

既然心中有疑问,自然也就问了。

内阁大臣王立第一个发问。

其他的臣子也纷纷提问。

就是想知道,这位奇人何许人也?

“……还请陛下告知,若是可以,吾等日后在朝务上定会多多请教此人,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