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四面合围,围三缺一(1 / 2)

加入书签

余杭十数里外,震天动地的马蹄声极速传来。

卢景驱马疾行,心中焦急,从荥阳驱轻骑疾奔余杭,如今已过去九日时间。

这九日时间,除去必要的休息之外,他几乎是日夜兼程一般率领着大军奔行。

虽然日夜奔行,但为了保证到达余杭之后还有足够的战斗力与钱塘王战斗,所以也不敢太过疲累。

“据大帅的十日之期还有一日,太子殿下,您可要撑住啊……”

卢景急忙驱赶着胯下的千里马,远处十里之外,余杭的影子,已然遥遥在望。

……

……

“舅父,你找我。”

秦广急急忙忙从东门快步来到了李延辉的面前。

李延辉望着此时身着甲胄的秦广,微微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贵为太子的秦广,穿上甲胄之后,的确也有几分威武不凡的气质。而且,根据自家老父亲李进所言,还有几分天子当年的风范。

“殿下,余杭危矣。”

李延辉一开口,就让秦广忍不住微微一愣。

虽然在钱塘王的军队出现之时,他就隐隐有此预感了。

毕竟,敌我双方的兵力太悬殊了。

“钱塘王已经派兵从三面水路攻占了三处码头,我们已经被四面合围了。”

李延辉的第二句话,让秦广彻底愣住了。

紧接着,一抹震惊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他虽然不是非常会用兵,但这么多天驻守在余杭,也知道以余杭的地理环境,一旦被四面合围,三面环水的方向便成了死路,就算是想要突围,也只剩下了东门了。

而东门尚有薛绍的三千精兵在,根本不好突围。

尤其是现在四面临敌的情况,城中本来就不算多的一万五兵力,此时还要四散迎敌,根本组织不起来能够突围的兵力。

“舅父打算怎么办?”

秦广看了看李延辉,他知道舅父既然叫自己过来,必然是有了对策。

李延辉叹了口气。

“余杭可破,但你不可有失。东门只有三千精兵,兵力最弱,我决议组织另外三路的防守军,直接从东门突围杀出去。”

秦广神色微变。

撤掉三路防守?那岂不是等于将余杭拱手让给钱塘王?

虽说这一座城本来也就是他们用在暂住之地,但钱塘王攻势迅猛,三路攻势攻入,四面合围,而己方又没能及时突围出去的话……

秦广已经不能在想下去了。

“舅父,这太危险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李延辉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这件事的太危险,但眼下如果不行此险招,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我明白。”秦广点头,“那就请舅父准备吧。”

李延辉点了点头,直接吩咐手下人去准备了。

城外,已经从西方码头登陆的吴越,望着此刻几乎空无一处的西城城墙,笑了。

事情果然跟沐宁预料的一样啊。

李延辉从未想到,自己本以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却是正中敌人的下怀。

兵法有云:围三缺一。

沐宁此计,虽然是四面合围,但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围三缺一。

余杭三面环水,三面水路兵力各有八千,而东门看似作为分兵的诱饵,只有三千精兵,然而类比围三缺一,此处正是那“缺一”之处。

围三缺一,这“缺一”之处,便是乃是诱敌前往之处。而沐宁此计,便是利用东门兵力比其他三处的兵力更弱,而让城中的秦广等人产生从东门突围而走的想法。

只要他们从东门突围,那他们就是死期将至了。

因为实际上,战船之上根本没有八千余众。

之所以会被余杭斥候看成是八千余众,实际上是利用了对方斥候不敢出城,只敢在城楼之上瞭望的心理。

码头与城墙有一段距离,战船来袭之后,前方几条船以及走舸之中的确都是士卒,但其实后方的那几条战船之中,空无一物。

但余杭城头那些斥候,在看到前方那几条站满了人的战船之后,必然以为后方的战船也是人,自然就会错估兵力。

最后,自然也会让城中的秦广和李延辉误判形势。以为自己危在旦夕,继续留在城里就是坐以待毙,不得不从东门突围。

这个计划其实风险很高,毕竟一旦三面码头的士卒登陆,对方城墙之上如果还有人的话,自然会看出端倪。

但秦广部和李延辉部本就是惊弓之鸟,加上李延辉在误判形势之后立刻就决定突围,招走城墙上的所有守军。

钱塘军是在他们走之后才下船登陆,自然也就不存在被看破的可能性。

这一切,都是沐宁的谋略。

但实际上,三处码头,每一路的兵马不过二千左右。

满打满算,出现在余杭四面的敌军,尚且不足一万,而吴越留在钱塘的守军共有三万,此时出兵不足一万,余下之众在哪里,不言自明。

所以,当他们真正从东门突围的那一刻,才是真正自己踏上了死地。

吴越望着眼前的城墙,下令道:“传我令,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