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如履薄冰(1 / 2)
应武海年近花甲,须发皆白,但是精神矍铄,一双老眼炯炯有神,丝毫不显老态。
“王爷,老臣拜见王爷。”见到亲自出门迎接自己的秦雍,应武海低头看着自己曾经的学生,这个本应该成为下一任天子的学生,如今却只能成为困在这京城之中的一介孝王。他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便对秦雍行礼。
然而,应武海还没有真的跪下,秦雍便已经一把扶住了他,连忙道:“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父之人跪儿之礼?”
应武海却是微微摇了摇头,道:“王爷,你是王公,礼不可废,老臣不敢逾矩。”
说完,一只看起来老迈但却十分有力的手一把推开了秦雍,而后应武海便是跪在地上,对着秦雍行了跪拜之礼。
秦雍本想继续阻止,但想起这位恩师执拗的性子,便停了手,任由他跪拜结束,方才缓缓道:“恩师平身。”
“谢王爷。”应武海这才起身,秦雍连忙搀扶着他,往孝王府内走来,“恩师这边请,多年不见,雍倍加想念。今日见恩师精神矍铄,方才放心。”
应武海道:“有劳王爷挂心,老臣一切都好。倒是王爷,这三年在宫外受苦了。”
“有劳恩师挂念,这三年,雍在外时刻都想前往恩师处寻求庇护,但又恐连累恩师。”
秦雍这话说的倒是真的,被逐出宫的第一年,他便想寻求恩师的庇护,但当时又思及始帝的命令,不敢贸然前往,生怕连恩师也被一同连累。
应武海没有说话,此时师徒二人已经穿过了孝王府的大门,来到了前院之内,在场的官员也有不少都是应武海的旧识,此刻见了便纷纷围上来给两人见礼。
秦雍和应武海自然是一一给众人回了礼,之后秦雍便带着应武海来到了孝王府的正殿,此刻正殿内唯有铜铃一人,他已为二人备好了茶。
秦雍请恩师上座,自己则坐在下首,师徒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了聊各自三年间的近况,气氛融洽。
“王爷开府之日,却只陪老臣一人,未免太厚此薄彼了一些,反为不美。”忽然,应武海目光看向了外面,颇有些意味深长道。
秦雍闻言,却是淡淡一笑道:“恩师放心,雍以孝为号,接待恩师乃天经地义,纵然是众臣也说不出什么。况且,雍自然不会一直冷落他们。”
应武海闻言微微一愣,忍不住睁大了眼睛多看了秦雍一眼,他可不记得三年前的秦雍太子能够说出如此的话?
若是三年前的秦雍遇到自己此刻的诘问,多半只会引经据典来说明师之重要与特殊,然后用以说明只接待自己的正当性。
这样当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人毕竟不是圣贤,自然不可能拿圣贤的标杆去要求,所以哪怕搬出了圣贤证明了对错,但也依旧无法改变人本身的好恶倾向。
看来这三年,也不全是吃苦了。
应武海欣慰地在心中笑了笑,秦雍的这种成长转变,倒是让他早已死去的心又一次活动起来,“看来王爷这三年并未白白浪费。”
秦雍笑了笑,说实在话,其实那三年他其实还是浪费了很多光阴,否则也不至于招至前世那种结果了。
应武海当然不知道面前的学生已经是经历过完整一生的人,但是秦雍现在的转变,让他仿佛看到了当年从他眼中失去的希望。
于是,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王爷既然如此说,那先请王爷去外面见一见众人如何?”
秦雍知道这是恩师有意考较,轻轻点点头,叫上铜铃便走出了正殿,应武海随后跟上。
此时前院依旧热闹,秦雍和铜铃现身之后,顿时吸引了在场全部的目光,众人都是远远对着秦雍抱拳,口称“孝王殿下”。
秦雍对着众人四处点头微笑示意,尽显皇家气度。
他和铜铃先是走进了前院殿宇之内,走到殿宇中央的显眼位置站定,铜铃为他斟了一杯茶,秦雍接过酒盅,对着在场的宾客们爽朗笑道:“诸公百忙之中拨冗前来,小王不胜感激,本应以酒相谢,然家母刚刚过世不久,小王暂且不便饮酒,姑且以茶代酒,敬诸公一杯。”
说完仰头一倾酒盅,茶已入喉中。
殿中众宾客连忙举杯,齐声道:“王爷客气了。”
其实,若按照真正的国丧,此时全天下都不可以举办类似这样的宴会,违者死罪论处。但前皇后的国丧毕竟被始帝缩短到了七日,七日一过,国丧自然而然便已经结束,天下当可恢复正常。
只是其他人或许可恢复正常,但身为逝者亲子,又是天下孝道之表率,本就有守孝三年之责,虽因身份不同而无需亲自去母亲墓前守孝,但母亲新死便饮酒作乐,自不可取。
开府之宴还能说是按照惯例没有办法必须要小办,但若在宴会上喝酒,那便是主观违逆守孝之举,罪不可恕。
今日开府之宴没有宴会歌舞之因,亦在于此。
在场众宾客自然知道这一点,故而也没有什么不满。
宾主同饮之后,秦雍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铜铃又倒了第二杯茶给他。
“今日乃孝王府开府之日,诸公能来捧场,小王心中万分感激,还请诸位大人今日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