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征伐(3 / 5)

加入书签

丈夫。”

管亥闻言甩手将陶碗摔碎,骂道,“兔崽子想死么,老子哪怕过官军了。”

何群看到他发怒,顿时害怕起来,胆怯说道,“大头领莫怪,俺只是想杀尽那些官军而已,并无他意。”

周仓饮了一口酒,劝道,“管帅不要跟他一般见识,你是跟天公将军一起,起事的大将,说这些他一个老粗哪会懂。”

听了几人的话后,管亥哼了哼没有说话。

这时一个黄巾兵卒,跌跌撞撞地跑了进大帐里,禀报道,“大,大事不好了,曹操军又杀回来了,袭击了我们后军的一部家眷营。”

一众黄巾头领哪容得新败的曹操又来嚣张,都纷纷吆喝着要灭了曹操。

管亥踢翻了案几,骂道,“曹操小儿来找死,本大爷就成全他。”

曹操苦恼地看着兵士,押解着的一群群黄巾军的家眷。他没有料到这青州黄巾,不是像几年前的那群乌合之众,那么好啃的。

战场确实瞬息万变,策略是策略,战场是战场,这需要为将者随机应变,这就是为将者和谋士的区别,因为他们是实施者。

在接到寿张县被青州黄巾围困的急报后,曹操,他就带领一万多兵马和诸将,领兵迎击即将到来的黄巾军。

曹操对黄巾军的概念。还停留在当前那群衣衫褴褛的民夫游民上,但是再次的人经历了近十年的征战,也成了精兵悍卒了,君不见西晋末年的乞活军吗,战力无比强悍。

此时青州黄巾军,经过这么些年的四处流窜,苦苦挣扎后,战斗力增长不少,加上青州黄巾兵士颇为彪悍,和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曹操军初战即遭到了挫折。

在随军的荀攸、戏忠和程昱建议下,曹操佯装败退,在要地设伏。

但没想到青州黄巾却不追击,最后曹操又采取了荀攸程昱的建议,隐蔽地潜行到黄巾军背后突袭,以激怒黄巾军。

曹操不想竟误打误撞,袭击了一部黄巾军的家眷,引起了黄巾军的怒火。

有时战场就是如此,战场走向有时就是如此戏剧性,所以优秀的帅才,像曹操,周瑜,司马懿这样的将军,他们会很好的将战前策略和战场战机,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和赵括一样纸上谈兵。

说道纸上谈兵,其实三国的马谡,拿破仑的副将,以及山本五十六的副将南云忠一,也是此类人物了。

黄巾军外出掠夺,也是拖家带口的,家眷也编成部曲,统一管理,这便给后来袁熙和曹操实行屯田创造了基础条件。

曹操本想突袭,黄巾军的主力大营,但却碰到了一部家眷营地,曹操军一万人,几乎兵不血刃地,俘虏了七八万的黄巾流民,但是这些人只是,百多万黄巾流民中的一部分。

在没有击溃黄巾军主力的情况下,这几万流民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历史上后来汉中之战时的口令,就是因此而生吧。

曹操命令诸将收缴了一些财货物资后,就准备撤退,继续实施诱敌策略,其实战场有时不是那样激荡回肠,就是不断的重复繁琐的步骤,平白无奇,然后累积到战机的出现,枯燥乏味而血腥。

就在曹操苦恼时,鲍信神色惶恐地纵马,来到曹操等人身边,说道,“孟德,不好了,黄巾贼主力从四周围了上来。”

诸将没有做声,而是齐齐看着曹操,等待着他的决断,所以君主也不是那样好当得,这活很烧脑的。

曹操沉思了半响后,用眼神询问荀攸程昱两人,那意思是,我为主尔等为臣,也该你们出力了吧。

“我军当先撤退,再做图谋。”程昱会意道。

荀攸点点头补充道:“南面是我军退回寿张县城的路,但恐黄巾贼重兵从那里围上来,所以我军应当从还没有完全合围的北方突围。”

曹操握紧了腰间的刀柄,下令道,“曹纯、曹休、曹昂你们三人率领所有骑兵,为前锋向北突击。于禁、乐进两位将军领所部为左军,吕虔、和允诚(鲍信)两位将军领所部为右军,元让、妙才领所部殿后,李通、李典两位将军随我居中策应。”

曹操一顿安排后,众人纷纷允诺,然后匆匆去布置曹操的将令而去。

青州黄巾军中,编成兵卒的有三十多万人,战力最强的是管亥亲自统领的三万多老卒,以及几个渠帅带领的精兵。

虽然他们衣衫褴褛,连完整的铠甲兵器都没有,但贵在人多,在宽阔处,十多万人的集体冲锋,能把像曹操军那样一万人的队伍淹没,而面对十多万敌军,即使伸出脖子给你砍,曹操军也会将手砍累,将刀砍卷刃。

这就是为何明明曹操麾下能臣猛将众多,仍旧面对百万黄巾屡屡吃瘪的原因了,战争不是儿戏,雄才大略如曹操也不得不屈于势。

曹操对付黄巾军还是颇有心得的,他知道跟黄巾军正面交锋,除非有一定的兵力,不然很难取胜,所谓兼弱攻晦,善之善者。

而且迫降就更难了。所以只能设伏出奇,不能力取,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可行,实际情况还得结合战场战机的变化。

这时曹操军骑兵还不是很多,只有两千余骑,此时曹操还没有,称霸北方的虎豹骑,所以突袭不能发挥最大效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