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会盟(2 / 6)

加入书签

万不行!折煞我了!”

曹操鼻息微微哼着,没有说话,可他不说,不代表大家不说,在坐的虽然都是日后的割据一方的豪强,可这个时候轮取名声,威望,地位。还真没有个像样的。

所以大家微一思量,既然自己等人这辈不行,那也只能找有上辈子有威望的人了。

一番寻思下来,大家忽然发现,曹操的说还是很准,除了袁绍,这里也就袁术合适,但是袁绍是发起人,所以理应还是袁绍最合适。

于是众人纷纷说道:“盟主之位,非本初不可!我等附议!”

袁绍可谓是赚足了面子,推辞再三之后,才应下,知道为何曹丕后来篡位,三让了吧,这就是所谓的三让靡高,以及刘备的三让徐州,未尝不是从袁绍这里开的头。

乃至西晋末年到东晋初年,两朝交替空挡,国家群龙无首,晋王司马睿也是采用了,袁绍这三让的政治手段,才正式登上帝位,并得到天下人心认可的。

看到大势已定,袁熙也是松了口气,袁术可是袁家嫡亲,两人都在场的话,袁绍和袁术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出名,谁为盟主还真不好说,所幸自己父亲比二叔靠谱一点。

虽然袁熙觉得,最后应该还是袁绍当为盟主,毕竟有曹操这个西园故友在,但是现在经过自己这么一挑动,明显发起人的身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最起码表面上如是!

这一手的作用倒是慢慢显现出来了,果然敢为天下先者,迟螃蟹,至于第二,第三什么的,只能喝凉水了,这就是首发效应。

众人商谈一番,约好明天起誓,一众诸侯才纷纷回到了自己所部之中。

袁熙跟着袁绍刚回营帐,袁绍就猛地哈哈大笑起来,回头冲着袁熙道:“显奕,这次你可是帮了为父大忙啊,我跟袁公路斗了这么长时间,这次众人举荐我为盟主,你当时看他到脸色了吗?哈哈。”

说着袁绍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唉自己这傻老爹哎,您这样和被立为世子后,抱着辛毗大喜的曹丕有什么区别呢,和美帝鹰酱一样。

袁熙自然不敢邀功,只是在一边傻笑。

“哎。为父失态了。”袁绍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叹道:“不过这盟主可也不是好当的,显奕,你说说为父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袁熙看了袁绍一眼,低着头道:“联盟之事太过复杂,显奕不知。”

“嗯。”袁绍也没有多说什么,看了儿子一眼,忽然道:“多注意点影响,身子骨也得注意点。”作为父亲,袁绍是合格的。

看着好儿子袁熙,袁绍点点头,又道:“显奕,明天誓师时,你跟在我后面,多多看着。这边别看大家一起,都是来讨伐董贼的,其中之事乱着呢,别乱走出了岔子。”

袁熙听得有些迷糊,但还是道:“显奕知晓,父亲放心便是。”

走出袁绍大营后,袁熙有些迷惑,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这个父亲,貌似也不是真正的有心来攻打董卓的,呵呵也是,乱世哪有好人。

但是不真正的攻打董卓,得来这个盟主之位又有何用?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赚取名望,也就是如今的政治资本和履历。

这时在洛阳的朝廷外堂中,董卓正在召集文武心腹议事,以应对气势汹汹的关东诸侯。

只见董卓赞许道:“还是李儒的主意好啊,提拔那些党人任高职,我们的人只在军中任中郎将、校尉。一来可以堵住他们的嘴二来大权还不是在我手上。”说完他狂笑不止。

众文武都口称:“主公英明”。

李儒也拍马道:“相国大人功盖万代,四海归附,才是天命所嘱。”

董卓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在这时。

中郎将李肃,也就是劝说吕布投降的那个,急匆匆飞奔而来。禀报说道:“相国大人不好了,渤海太守袁绍起兵造反,传发檄文于天下后,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群雄响应,已经杀向洛阳来了,肃得到消息特来通知主公”。

“呀呀呀!该死的袁绍!”说着董卓大怒,就把身前的案桌给砍断了,董卓废帝之后,自领相国之职,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半响众人没有反映过来,或是不敢言语。

董卓砍翻积案后吼道:“该死的袁绍就不给老夫安生,这次一定领兵诛灭他,立即召集兵马剿灭关东叛逆,诛灭其全族,看谁还反我!”

李儒皱眉不语,放走袁绍是有他的考虑的,在那情况下也确实没错,但现在他虽然觉得出兵关东,不如固守的好,但深知董卓脾性的他,不敢再多说什么。

听到外堂出事,尚书郑泰进来说道:“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于兵多。”

董卓恼怒道:“照你这么讲,军队就没有用吗?真是腐儒是也,不通时务。”

郑泰拱了拱手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认为崤山以东不值得出动大军讨伐。您在西州崛起,年轻时就出任将帅,熟悉军事。而袁绍是个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张邈是东平郡的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孔中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决不是您的对手。

何况他们的官职都是自己封的,未得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如果倚仗兵多势强来对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