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炼钢之法(2 / 3)
足以说明你心善。”
彼时的林晓禾刚刚来到陌生的地方,对所有人,她都是不信任的,但是她能看出周径庭是个好人。
既然他对她有恩,她也愿意试着信一次她。
结果真如她所期望的那样。
十多岁的周径庭,就已经知道替她隐瞒了。
再加上高产田的事,林晓禾没有道理不信周径庭。
更何况,炼钢之法并非无中生有,这种事古来有之,只不过被当做秘方私藏,只靠一代代的口口相传,还得保密,渐渐的,知道的人越来越少,失传也在情理之中。
在史书上,能见到只言片语的描述,只是很难摸透真正的步骤罢了。
林晓禾恰好懂。
“百炼成钢,这难道说的是,匠人们经历过许多次失败,才能成功一次?”周径庭突然怀疑起这个词的真实意思。
林晓禾哭笑不得。
虽然他那么说也很有道理,但是炼钢的步骤确实很多,也需要多次锤炼,说是百炼也不为过。
“明日启程,你就不必和我一起了,早些将事情安排妥当,等过几日我派人将菊苣送过去,这翻土之事尽快着手,先将种菊苣的田地翻好。”
林晓禾伸手握住了旁边的瓷杯,冰冰凉凉,让她想起了另一件事:“硝石的事,有眉目了吗?”
“我已经去信,还得等回信,可能再过两日,信就到了。”周径庭默了默,“等信来了,我去找你。”
林晓禾点点头。
多半是不看一下她生活的地方,就不会放心,尽管下面的人都会和他说,但他也要亲眼看见。
林晓禾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过多纠结。
边关城外的平原地带,虽是分成三部分,但是每一部分的大小不一。
最大的就是周径庭负责的那一块,兵中有几千人可用,他们能做得更多,绝大部分在军中的兵卒,以前都做过种田的事。
这些事他们都不需要别人教,本来就会做。
只要周径庭管好,那片地就能深耕好。
其次就是汤家带来的人,以及边关城中的人负责的田地,这片田地靠近边关城,最远的田地离边关城也不过一个时辰的脚程。
最后那块最小的,就是林晓禾打算招揽还在这片田地上的异族之人来耕种。
三块地分的不是直直的三块,差不多是一个“人”字划分的样子。
林晓禾还打算将养鸡养鸭的场地建在那里,原本就是居住的地方,那里房子多,田地少,正好能利用起来。
“小姐,家中来信了。”初霜去了趟前院,就从顾伯手中接到了这封信,赶紧拿来给林晓禾。
“我们才到不久呢,信来得好快啊,老爷夫人和少爷肯定太想小姐了。”陶因宁打趣道。
“信会比人走得快些,我们是坐马车,送信的人是骑马来的,多半是我们离开几日后,写的信。幸好,我们比信早到了,不然还不知道能不能收到。”
林晓禾笑呵呵地打开信件。
信确实是林济为写来的。
加盟店的事现在进展十分顺利,也十分迅速,加盟的费用收了一堆,林济为将这些钱都给林晓禾送来了。
“边关要花钱的地方甚多,切不要苦了自己,家中的生意都在赚钱,不会让你短缺。”林济为知道林晓禾的性子,是能不吃苦的时候就不吃苦,可她觉得需要吃苦的时候也能吃苦。
林济为谈妥了几家,就立刻写信过来,就是希望林晓禾在边关也能过得舒心,不要担心银两的问题。
“小姐,老爷说什么了,你这么开心?”陶因宁把从马车上搬下来的东西都收拾好了,转头就看见林晓禾笑得灿烂,不由问道。
“我爹给我送钱来了。”林晓禾从信封里抽出一个大额银票。
其实,这不算通用的银票,这只是一个凭证。
宁家的钱庄,给大客户提供的提取银两的凭证,这玩意当初也有林晓禾的几分努力在里面。
顺宁钱庄采用了她的印章的提议,可是印章再小,也不好携带,万一弄丢了,要补办十分麻烦。
这种大额“银票”就比印章方便多了,因为可以填数字,不像印章,遇到大的额度,就得拿袋子来装印章。
当然,林晓禾将这银两支取后,还是会换成印章,但总比一堆印章运过来合适。
不管是印章还是“银票”,都做了防伪处理,即便掉了,旁人捡到,想支取都不容易。
一来,要对上使用“银票”和印章的人的名字。
二来,能在钱庄存大量银两的人就那么几个,顺宁钱庄对这些人都会记录,各个地方的顺宁钱庄,都会得到名单。
要取银两,如果不是自己去钱庄,别人都得带着信物才能拿到。
如果凭证有遗失,审核通过后,就能补办。
这毕竟是大额的凭证,不可能让人承担掉落的风险。
“先收起来,暂时不用。”林晓禾让陶因宁拿来了她的匣子,里面装的都是银票。厚厚一大叠。
有了源源不断地资金补充,成功又往前走了一大步。
第二日。
启程。
林晓禾和周径庭行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