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玄真观贾敬(2 / 3)

加入书签

成功定能让我贾家大兴,儿子便上了张友士他们的船,如今事发了,老爷您救救儿子罢。”

贾敬没理贾珍的哭嚎,沉思片刻,问道:“我且问你,太上皇如今可知此事?”

贾珍回道:“太上皇他老人家也是一心修道,想是还不曾知晓。”

“那张友士可曾找你,或者可曾潜逃?”贾敬又问。

贾珍摇了摇头,脸上有些迷惑。

贾敬一巴掌将他扇了了趔趄,骂道:“好蠢的东西,太上皇还未表态,太子的儿子也还好生生地活着,你就先自乱阵脚,还不快滚回去。”

贾珍也顾不得去扶正被打歪的发冠,忙问道:“老爷是说,等太上皇知晓此事后,还有转机?

也是,太上皇定然不会看着宁郡王被废圈禁的。”

这一刻,贾珍安下心来,打躬作揖告退离去。

贾珍离去后,静室里的贾敬却是神情恍惚,脸上是追忆之色。他曾追随太子李垕,被引为亲信,知遇之恩尚未能报,若是太子的后人能夺回那个位置,他自然也是愿意看到的。

可是,真的能成功吗?

说来也是有趣,当初李钰的人找上贾珍时,贾敬不理,是贾母帮着贾珍拿了主意;今日李钰被圈,却是贾母无暇,贾敬解了贾珍的迷津。

不单如此,当初决定跟随宁郡王共举大事,贾珍未曾告知贾敬;这次的事,他也同样没有再去告诉贾母,贾母醒后得知贾珍来后,派人去问,贾珍只说事情已经解决了,就不扰老太太清净。

或许在他看来,既然事情已经解决,就没必要再去叨扰罢。

太上皇知晓李钰被圈禁是早晚的事,贾珍自然是心心念念地期盼着太上皇早些知晓,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忠顺亲王便是一个。

在圈禁之事发生的两日后,忠顺亲王入九华宫给太上皇请安,“不小心”说漏了李钰涉事被圈的事情,惹得太上皇勃然大怒。

忠顺亲王自然不是为了帮李钰,他只是想给顺治帝添添堵。

盛怒的太上皇叫顺治帝李埑去九华宫见他,李埑也早有准备,带着李钰勾结白莲教的罪证便到了九华宫。

还不等他请安,太上皇便怒道:“这天下都给了你了,你就容不下一个孩子吗?”

“父皇息怒,此事实在是李钰做的太过,勾结白莲教意图谋反,这些年来一直在窃国根基,朕恨不得砍了他的脑袋。

但是朕也不想绝了大哥的后,这才让他在府里做一个富贵闲人。”

顺治帝说着将手中有关李钰勾结白莲教的记录以及证据呈给太上皇……

世人不知两位帝王在九华宫说了些什么,又发生了什么。只知道顺治帝自九华宫出来后便停了斋戒祈福,并且之前因为太上皇身体抱恙而延期的选秀,也重新提上日程,放到了端午之后,五月中旬。

而太上皇也在二皇子李铭去了一次九华宫之后,不再过问宁郡王李钰之事,又回归了一心求仙问道的生活。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太上皇修道炼丹的耗费日益增加,让内务府的压力骤增。

很明显,顺治帝和太上皇没谈拢,产生了隔阂,顺治帝不再毕恭毕敬的侍奉太上皇,太上皇也各种花钱给顺治帝增加压力。至于导致此事的宁郡王李钰,仍被圈禁在王府之中,似乎是被所有人淡忘了。

一心等待太上皇能为李钰做主的贾珍,再一次陷入了绝望。

不过这次还没等他有所动作,张友士登门了。

张友士告诉贾珍,宁郡王虽被圈禁起来,但其手下的大部分势力都未曾折损,他们还有希望,劝说贾珍不要乱了阵脚,耐心等待,必有结果。

贾珍半信半疑,便又去了玄真观。贾敬也说此时做多错多,教他静观其变。

是以贾珍便抛开此事,只顾在府里高乐。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他脸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