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行卷(1 / 2)

加入书签

李安的阅读习惯,和如今大唐的所有人,都截然不同。

尤其是在断句上。

那可有可无的断句符号,让李安痛不欲生。

甚至让他生出了拿鞭子,狠狠的抽一抽世人,再教他们如何书写标点符号的心。

可即便是如此。

他还是硬着头皮,将书中所写,一条一条,全部看完。

毕竟。

这可是刘仁轨推荐的。

不由的他不重视。

良久之后。

一直皱着眉头苦读的李安,终于放松了脸上的肌肉。

在掐了掐眉心之后。

总算是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以李安后世见解。

这《靖北二十论》,除了在某些地方想当然了,在某些地方,又浮于表面之外。

其他的内容,完全可以说的上言之有物。

若以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甚至可以说的上是治国良策。

难怪,刘仁轨会把这样的文书,同尉迟恭相提并论。

可是。

这东西不是应该给皇上看的吗?

给我看干什么?

难道,我还能决定,怎么治理草原不成?

莫非,这也是中书侍郎的职责不成?

放下了手中的帛书。

李安轻轻一滚,便径直将长长的卷轴,卷在了一起。

重新系上系带之后。

他这才说道。

“虽然皇上封了我个,中书侍郎。”

“而这中书侍郎,确实也有辅佐中书令,制定国家政策的职责。”

“可这,我还有一天假期呢,现在就要让我,开始处理政务了?”

“这不合适吧!”

“再说了。”

“朝廷的公文,也能拿回家中处理吗?”

将帛书放在一边。

李安本意,不过是说笑两句。

可一旁的刘仁轨,却直接笑出了声来,道

“哈哈!”

“殿下真会开玩笑!”

笑过之后,他这才说道。

“殿下误会了。”

“这并非是公文,同样也不是卷宗。”

“乃是普通的行卷而已。”

“再说了。”

“我不过区区八品监察御史,非奏事甚至不得至殿廷。”

“就连走正门的资格都没有,要想进太极殿,还得走侧门。”

“又哪里可能,拿的到中书省机要公文?”

刘仁轨说的轻描淡写。

可把监察御史位卑和权重,说的淋漓尽致。

但这事儿并不是李安,所应该关心的。

他的心思,依旧还停留在那卷帛书上。

因此。

并没有理会刘仁轨的谑笑。

反倒是一皱眉头,不理解的问道。

“行卷?”

刘仁轨知道如今的燕王,早先乃是市井出身。对朝廷之中,一些默认的潜规则,并不熟悉。

这,同样也是皇上,派他前来辅佐李安的理

由。

因此。

一见燕王皱眉,便瞬间了然。

殿下并不了解,行卷到底是什么东西。

所以。

便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殿下可知,前隋,以及本朝,废止了早先的察举制,征辟制,乃至九品中正制。”

“沿用了隋文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

这事儿李安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但历史书上写了,而且考试还要考的。

但凡看过一两集古装电视剧,都很快会知道,“科举制度”到底是什么东西?

因此,李安便了然的点了点头。

而刘仁轨,这才继续说道。

“我大唐沿袭科举制度的目的,便是为了替朝廷,选拔人才。”

“免得朝堂上下,尽被世家大族把持。”

“可事与愿违,既然朝中的高官,都已经多是世家之人了。”

“再想从他们手中,扣出一部分大饼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殿下想想。”

“出题的,是这些人。阅卷的,同样也是这些人。”

“那从科举之中选谁,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说罢,一个巴掌,便狠狠的拍在了案几上。

刘仁轨便是此事的受害者。

他自幼家贫。

虽然也姓刘,但和尉氏刘氏早就已经形同陌路。根本得不到任何举荐释褐机会。

唯一能够上进的道路,便是这科举制度了。

可科举之中,那令人绝望的录取方法,便是如刘仁轨这般聪慧博学之人,也是深感无望。

还是在武德初年,替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修改奏疏之时,任大使惊讶于他的才学,这才行赤牒,临时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之后摸爬滚打好几年,这才当上了成仓县尉。

若不是因为遇到了李安。

便是皇上赏识,他估计也还在咸阳县丞,这种卑官任上做事。

那有如今的地位?

恼怒过一阵之后,刘仁轨这才拱手,歉意的一笑,道。

“殿下恕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