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石勒突然发难(1 / 2)

加入书签

郭玉的到来,更加确定了司马衷的兵力部署到位。

并且,他在物资保障方面,由于手中有来自于后世的后勤补给,更有三大基地的补充,还有金墉城和太仓的贸易往来的收入等,他确信就算不开战,只与刘渊和司马颗打持久战,也必定会将对方耗死。

说起来,还真是。

石方和刘赐在大战之前,早就已经将所有物资准备齐全,这也是司马衷未雨绸缪的策略之一。

既符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策略,又符合时刻保持警惕的战略要求。

现在眼看着双方真要开始持久战了。

刘渊这才深深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事情看起来似乎真不简单。

他气得差点吐血,于是在心里暗骂司马衷,说他老奸巨滑,说他在暗地里闷声发大财。

他亲自在阵前看到了,晋军的装备无比的先进,物资相当富足,晋军将士精神面貌异常的饱满,全军上下一派斗志昂扬。

他的内心有些空虚了,他显得底气不足了。

他于是让靳准返回长安,再次准备物资,他知道想要短时期内踏平中原是不可能了。

他也知道时机似乎已经失去了,因为司马衷这个人似乎变了,真不再是传说中的一个傻子皇帝了。

如果司马衷不是傻子皇帝,非但不是傻子,而是一个精明强干又神通异常的马上皇帝,那他刘渊恐怕一辈子再也踏入不了中原腹地了。

他有一种深深的预感,就是他不但进入不了中原,或许会因为战争身陷其中,至于生死无法预料。

刘渊的这种心境上的变化,导致他在等待物资补给的过程中,他的斗志也逐渐消失,从而让他做出了一个两难的决定,他下令在潼关以西五十里陈兵。

司马颗得了刘渊的密信后,他冷笑一声,也暗叹时运不济。

他想要抱的大腿,现在来看非但不是大腿,相反他自已却成了刘渊的大腿。

刘渊东进不利,便想借用司马颗的汉人军队作先锋。

司马颗自然不傻,于是便假装同意,但却只派了三万军队前往,到达之后却不急于进入刘渊的指挥系统,完全独立于匈奴军队之外。

刘渊知道后大怒,于是威胁司马颗,说要赶他离开长安从此不再合作。

说到底就是要与司马颗决裂。

司马颗立马回信,他并不害怕威胁,反而威胁起刘渊。

他在信中说,如果你敢背信弃义放弃合作,那么我司马颗掉过头来便联合司马衷,毕竟我和司马衷才是亲人,只要我肯回头,他司马衷肯定会既往不咎。

刘渊听后气得差点吐血,还是石勒的来信安抚了他的内心。

石勒此时也已经观明大局,他在信中说,不要再对司马颗抱有希望,想要一统中原,就必须要依靠我们匈奴人本身,如果有必要只有能联合西域三十六国。

刘渊得信后深以为然,于是赶紧派人回匈奴本部再调15万铁骑,再要西域诸国联合派兵30万。

看得出来,他这是下了血本了。

同时,他还让各部重新筹集物资,并且打造更好的武器。

不过他这样做,无疑是放慢了东进的速度,也失去了先机。

就算司马衷没有系统傍身,他就算还是那个傻子皇帝,只要晋室不发生内乱,文武群臣只要忠心的话,刘渊的这个举动也会导致他再也攻入不了中原。

中原的汉人在这段时间里,也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并且准备充足的军用物资。

何况现在西晋王朝上上下下,已经被司马衷打造的井井有条。

西晋的国力早已经恢复起来,并且因为司马衷带来的先进生产力,但凡是在晋室直接控制下的区域,社会财富的积累极速增长。

短短的数年之内,财富的总和已经远超之前的数十年积累。

司马衷将这些信息分析之后,于是又打开最后一封信。

他知道西北已经暂时无忧了,他完全有时间处理好江南事务后,等他返回洛阳再对刘渊进行致命的打击。

到时候,他可以一举将刘渊父子歼灭,并有可能直接覆灭前赵国,从而将匈奴人赶出关陇地区。

甚至有可能,他会将匈奴人的本部直接覆灭。

要是做到了,那他真可谓是千古一帝了。

在知道,虽然当初汉武大帝将南匈奴收服,将北匈奴击退至漠北,但是就是这个北匈奴现在卷土重来,然后与其他胡族一同侵略了华夏北方。

按照后世历史来看,真正地要将匈奴人完全覆灭,是要到隋唐时代。

司马衷于是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自已统治的时代,便要将匈奴人灭亡。

他可不想等那么久,不管后世再有无隋唐时代,他不想把这个包袱留给后人,就算是留给晋朝后代也不行。

提前消灭了匈奴和鲜卑等胡族,便是提前令中原华夏王朝提前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他通过后世先进的文化思想统治,他相信可以让华夏提前两千年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到时候,什么大工业时代,什么信息时代,都可以提前进入华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