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了不起的一家人(补二)(1 / 2)

加入书签

祁远山用询问的语气,正是询问方乐。

“爷爷说的有道理。”

在赵成攀面前,方乐没有称呼祁远山祁爷爷,而是直接喊爷爷。

“不通则痛,大多数疼痛都是由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经络、脏腑等处所引起的,像因外伤而导致的气滞血瘀,感受风、寒、湿邪而导致的经气痹阻,心脉瘀阻而导致的胸痹等,均可由不通而发生疼痛。”

方乐说话的时候,也是有些感慨。

这个时代果然是中医最后的辉煌时期。

因为时代和大环境的原因,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医人水平还是在线的,像祁远山,虽然只是窝在山沟沟里面的村医,可无论是见识还是思维,都是相当纯正的。

而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当一部分中医人提出中医细致化的观点之后,中医已经逐渐开始变味了,在各大医院,中医已经变成了西医的附庸。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也没什么不好,都是治病的,成为附庸,也提升了现代医学的水平,又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非要区分一个中医,一个西医才有意思?

这话固然不错,可中医是有着现代医学不可取代的一些地位的,就比如赵成攀儿子的这个颈部疼痛,半个月了,等于都没有确诊,什么情况,什么原因,都还在猜测中,药吃了不少,毫无效果。

而且在患者不疼痛的时候,别说检查,就是脉象都没有太大的异常,这种情况下,确诊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而针对这种病症,现代医学能做的其实相当有限。

可到了祁远山这儿,祁远山却已经摸到了头绪。

中医除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之外,还有着大量的经验和实践,很多人说中医是臆想,其实这是大谬,中医才是真正的实践性医学,是几千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

就说疼痛,疼痛的种类很多,可归纳起来,大多数的疼痛都是有着缘由的,不通则痛,基本上能涵盖大多数的疼痛症状。

正是因为不通,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经络、脏腑等处,所以才引发疼痛。

刚才诊脉,方乐和祁远山都没有诊出太大的异常,而且这会儿距离晚上十二点还有三个多小时,也没有到患者发病的时间,祁远山却能有头绪,这正是经验积累。

至于祁远山说的子时是少阳胆经当令,在《灵枢·经脉》中就有记载,这些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谁臆想出来的。

一个疼痛,一个子时,祁远山仅仅根据这两点,就判断患者的情况是胆经气血凝滞,水平可见一斑。

“患者没有别的什么症状,只是子时颈部疼痛,胆经气血凝滞的可能性相当高。”

祁远山刚才虽然在询问,其实自己也在斟酌,思考还有没有什么遗漏。

得到方乐的肯定,祁远山也更有信心了,他知道,方乐的水平现在比他强。

“哎呀。”

赵成攀急忙道:“我今天果然是遇到贵人了,我家小子这个情况还麻烦方老和方老板费心。”

祁远山说了,他们三个人都姓方,赵成攀自然也就称呼祁远山方老。

这会儿赵成攀算是看出来了,这三位那是真有本事,就说方乐,辨别药材的本事真的是相当高,而方乐又喊祁远山爷爷,孙子都如此厉害,这当爷爷的能差了。

而且子时少阳胆经当令这些,赵成攀也知道一些。

中医的根基其实是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高材生少,传统文化口口相传,中医的受众反而要更多一些,质疑中医的往往都是知识分子,基层不少人哪怕不是医生,都知道一两个偏方。

像什么吃饭喝面汤,强过问丹方。

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一日一枣,长生不老。

先睡心,后睡眼。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诸如此类的俗语,不少地方的一些老人都能念叨两句,这些俗语其实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养生门道。

“赵老板客气了。”

方乐笑了笑,回头问程云星:“星星,胆经气血凝滞,该用什么法子?”

“啊......”

程云星一愣,怎么突然就考自己了呢?

刚才祁远山和方乐交流的时候,程云星也在听着,同时心中感慨,这位祁爷爷不愧是方乐的启蒙恩师,确实厉害,竟然仅仅依靠两点,就判断出患者的情况。

看病还可以这么看吗?

程云星着实受启发了。

听到方乐询问,星星同学急忙回神:“胆经气血凝滞,应该用疏通少阳经脉、祛风活血止痛之法。”

程云星毕竟也是中医世家出身,爷爷是中医,父亲也是中医,诊断结果都出了,程云星还是知道怎么治疗的。

“嗯,不错,开方我看看。”

听到程云星说的方案,祁远山也讶异的看了一眼程云星。

方乐年纪轻轻,水平了得,已经很让祁远山惊讶了,祁远山没想到方乐的这个同学水平也不低。

“来,纸笔。”

赵成攀急忙拿了纸笔递给程云星,程云星沉吟了一下,写了方剂,然后递给祁远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