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武崇训的分析(1 / 2)
历史上则天大帝做皇帝时候,李显因为怕死,不敢和朝中任何大臣来往,有大臣私下里找他,他吓得立即去向则天大帝请罪。
任何人都说,李显太懦弱,不适合做皇帝。
但,又为什么,不和任何人有交集的李显,能联合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之后,李显又为何能肆意任用太平公主、长乐公主等女性族人独揽大权?
反而对李显来说,是肱骨之臣的张柬等人不但没有得到重用,还在一年内先后失去了权利?
张柬之等人是能臣重臣而不是权臣是一方面,李显城府深、有手段是最主要的。
在这个时空同样如此!
神龙政变之后,武三思和韦后勾结,“内行相事,反易国政”。
被削了权柄的汉阳郡王张柬之,博陵郡王崔玄,平阳郡王敬晖,扶阳郡王恒彦范,南阳郡王袁恕己,被韦后和武三思谮毁,都被贬官。
没多久,敬晖因受制于武三思后,每每捶床嗟叹惋惜,直至弹指出血,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杀害。
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袁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
撑起李唐江山的五位能臣,全都死得很惨。
固然是武三思和韦后玩弄权术,但如果
不是李显想要杀五位功臣,谁敢动他们?
一心为了大唐的张柬之五人,其实都是死在了他们效忠的素有“勇武”之称的李显手上。
而亲自参到五位大臣之死的安乐公主,居然一直认为是她和韦后在把持朝政,她的父皇毫无心机,简直愚钝。
难怪历史上,安乐公主和韦后没有成事,太没脑子了。
当然,这话武崇训是不敢明着对李裹儿说的。
武崇训只是提醒道:“但凡能做帝王的人,城府都极深,谁要小看咱们的陛下,会吃大亏的。”
“就像张柬之、敬晖等人,如果不是陛下想要除掉他们,没有陛下的授意,我父亲绝对不敢动他们。”
“你再想想,陛下自从登位之后,可曾将大权给予某一人?”
李裹儿听武崇训这么一说,沉思了以后会,不确定地说道:“我,幕后,慕容婉儿,李隆基,太子,以及众皇子,都是父皇最亲的人,父皇把权力分给我们,不也是正常的事吗?”
当一个人对某人形成了固定的认知之后,就会一直认为某人永远都是那种性格,很难改变其想法。
李裹儿是在李显身边长大的,见到过李显最狼狈最懦弱的样子,哪怕李显现在是天子,她心里一直把李显当做那个懦弱无能的父亲
。
武崇训很想把史记、资治通鉴、五代十国等书塞进李裹儿脑子里,让她知道什么叫帝王权术。
只是,这个想法不现实。
因为这个时空,还没有资治通鉴这本书。
“不过。”
李裹儿忽然又说:“你,我,母后,一直都劝说父皇把皇位传给我,父皇却一直不吐口,时间久了,我明白了父皇的心思,父皇不会将皇位传给女人,他只会将让某个皇子继承皇位。”
“在父皇和李氏族人心里,不会再让女人当皇帝,所以父皇虽然重用我和慕容婉儿,却没有给我们超越宰相的权力。”
“这次你说得很对,父皇让李隆基接手武学的事,就是在给李氏子孙铺路,如果让李隆基把事情办成了,我们的权利必然会李氏族人分走,李氏族人有了名望,我们日后就很难有作为,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武崇训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裹儿没有思考皇帝的帝王权术,她只是在意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不想让任何人侵犯她的利益。
从这一点出发,任何要分她权的人,都是敌人,包括皇帝。
坏处是,她太莽撞,好处是,她并不是完全没脑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破坏敌人的计划。
“我这就去找
父皇理论,让他将你放出去。”
李裹儿恃宠而骄,吵着要上金殿。
“公主。”
武崇训一把拉住了李裹儿,叮嘱道:“你见到了陛下,千万别莽撞,更不要质问陛下,要替我向陛下请罪,告诉陛下,我时日无多,只想专心陪伴妻子,为武家开枝散叶,将开办武学的事交给临淄王去办。”
“你疯了?到了这种时候,你居然不想着帮我夺取皇位,只想儿女私情,你怎么变得这么没出息了?”
李裹儿怒不可遏,如果不是考虑到武崇训有病,大耳刮早就扇过去了。
“公主,你听我说。”
武崇训贴在李裹儿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
李裹一会儿疑惑一会兴奋,最后眼睛一亮,惊奇道:“果然是妙招,你怎么不早说,害得本公主白担心一场。”
武崇训心道我还没解释,你就发火,怨得着我吗?
当然,那是他的心里话。
嘴上说道:“公主,你谨记……”
“本公主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我知道该怎么做,不用你教。”
李裹儿不等武崇训说完,就离开了监牢,兴奋地跟小喜鹊似的,没有半点丈夫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