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解幽话山川(1 / 2)
唐成听了于允隽的问话,当然不能回答就是为了允隽,那样就有调戏之嫌了,唐成沉默了片刻回答说:“自古青城天下幽,我这一路而来,感受最深的就是幽境,思悟最多的也是这个‘幽’字。”
不知道是无话找话还是故意为之,唐成坐在竹亭中,居然对于允隽讲解起文字来。
幽这个汉字,是现代汉语次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物体的色度,又表示黑色。由此两义引申出昏暗等义,又引申出隐蔽的意义,后由隐蔽义引申出囚禁等义。
不过,这个字以形传神,知形而会意,在最早的甲骨与钟鼎文中,它像是一盏灯中两缕丝芯燃起的火光。光焰本来应明亮,可明暗相成,这样的一盏灯光让人联想到的却是笼罩四合深远的夜色。
述“幽,微也。”又述“幽,深也。”幽字乃深远精微的蕴意。到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花费至少二十一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才使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
许慎认为“幽”字从小篆的字形来说有所误读,认为幽字从山形而会意,并述“幽,隐也。”其实幽字的原意非隐——幽,非不可见,只不彰显,非是不明,而是不言。
今日的唐成早已不是当初春熙路站街卖碟的小混混,他有家传册门的功底,又在赵瑛门下受教,后来着实下了一番苦功治学,说是文武双全也不为过。
当他讲解这个幽字时,于允隽看着天上的繁星默默无言,但眼神也明澈如清朗星空。她对他的心意,其实用这一个字已经讲透了,他很明白,似是男女之情又非普通的男女之情。
这时候,唐成念出了屈原《九章·怀沙》中的诗句: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兮,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长鞠。
紧接着,唐成还不紧不慢的说:“数千年传承至今的汉字,人人会写,却不尽知每一个字本身也有它的灵性所属。幽字如今的用法五行属土,微意从火,人也有五行感应,脾属土心属火,此字若与人之感悟相应,由脾性而微察心意,不
。言而自明。”
于允隽听得很认真,却没有答话。
唐成最后说:“青城天下幽,这一字所道出山川之情当真耐人寻味,若谈神念之功,最终境界是‘山川有情’,体察万物生动而后何感山川有情?今日得一字之悟,青城山川之情难言,用一幽字而解。”
于允隽喟叹说:“维汉先生入青城而悟神念至境,山川在此、赏赞由人!”ωωw.cascoo.net
唐成却摇头说:“我还差得远呢,无非是窥见一丝寻幽之径,尚未登临境界之巅,略悟修行所求,自知将来用功罢了。”
于允隽终于笑了,笑容在夜色中几乎淡的看不见,但可以感觉到,她微笑着说:“多谢维汉先生讲解幽情指点允隽,我真的明白了,自不会再有方才的叹息。”停了一会又说:
“只是仍觉得有点遗憾,我邀您来赏这幽谷中的仙游灯火,可惜那青城仙灯并不常见,看来今夜无缘。”
唐成也笑了:“寻幽既有获,何必遗憾呢?你见过那青城仙灯,那不妨就在此时此地共赏。”
说着话,唐成取出了一枚花瓣状的东西,如半透明的碧玉,好像有点点星光在其内游移,正是于允隽在庐山所赠的“云中星光”,两人眼前的场景悄然而变。
只见幽谷中不知何时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光芒,像灯烛又像星光,在夜色中游弋飘荡,初始只有几十盏,渐渐变成千百点光毫,时聚时散时明时灭,真如仙游星河。
眼前就是青城幽谷真切的景色,唐成又展开胸臆画卷,以那枚云中星光为灵引运转心盘,元神心像之中,真真切切展现了青城仙灯这静夜奇景,虽然他从来没有亲眼见过。
直接将画卷意境印入于允隽这种高手的元神并不简单,可唐成此时并没有斗法之意,于允隽的元神也毫不相斥,融谐而共赏。两人再没有说话,就这样静静的坐在竹亭中,直至天色微明,元神心像中那点点游弋仙灯方渐渐隐去。
唐成收起了云中星光,却见于允隽不知何时已解开了道士发髻,在晨风中青丝披拂,手中拿着唐成上次送的翡翠玉簪,幽幽地说:“维汉,允隽并无他念,今日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唐成当即就明白了,很自然的接过玉簪说:“此簪是我所赠,愿为君挽髻簪发。”
在天边初升的霞光里、如仙境琼阁的竹亭中,唐成亲手为于允隽挽起秀发,编成高髻,将那根玉簪插在发髻中。
这发髻一看就是道士髻,却非常精雅别致,与平常所见的道士髻都不太一样。
于允隽虽然看不见却能感觉到,很好奇的小声问:“维汉,这是什么髻?”
唐成随意地说:“自古道士发髻,簪法有很多种,但不少已经失传。我小时候学过一种女冠的簪法叫飞云簪,还有一种道士的簪法叫飞龙簪,非常别致好看,名称也很传神。此刻给你挽的就是飞云簪。”
这话倒没撒谎,他大舅公蒋慈文平常挽的发髻就是飞龙簪,为逗小时候的唐成玩,曾教过他这两种簪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