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庙小定乾坤(1 / 2)

加入书签

酒量好其实不能代表人怎么样,但在适当的场合,确实能够带起一种气氛,让人觉得豪爽痛快。像他们这等高人行止自重,平常也很少喝到带醉失态的程度,也就是今天酒逢知己,气氛和情绪都喝出来了,满座尽欢。

第二天,唐成本打算告辞了,遇见扎西德巴和尚是意外,唐成有心助他修复莲华地脉但也没时间耗下去,借机请崆峒派帮忙并结一场善缘那是再好不过。他想走,但崆峒派众人无论如何要挽留,第一次来到岫岩怎么也得在附近游玩一番,让众晚辈尽尽地主之谊。

唐成也没有矫情,多留了一天,去卧鹿山效圣寺参观。这是扎西德巴和尚特意说的地方,建议唐成有时间去看看,他本以为是什么名山宝刹,结果到了地方一看,只是一道很普通的小山岗和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庙而已。

这庙的确很小,就像过去乡下老式的三间房,东西长不到十米,南北宽只在五米左右,地处一个山坳中,如此规模当然不能做为一个旅游风景点特意开发,只是一座山间小庙。

但是,它周围的环境却很有特点,南面有一条山溪流过,水声淙淙,岸边背阴处还有未融化的积冰,越往下游冰层越多。东面是山,狭长而险峻,西面也是山,踞立高耸,小庙是在一座山脚下,远望北山,有一道百米长的青灰色石脊露出密林之梢,壮如卧鹿之背,卧鹿山由此而得名。

这里的天然植被保存的极好,初春晚冬时节苍郁茫茫,嫩绿未吐,但枝间苞芽已待发,行至近处,门前的古松已有数百岁春秋。

唐成站在庙前抬头望向远山上的卧鹿石,元神中有一种真切的感应,凝重、端庄却并不显威压,或者那威压之势隐于山川含而未发。

他不由得又想起在宜宾南广河口见到的龙脊石,当时他尚无神念之境,神识之功也不过是绵绵若存而已,在途中搜寻的是当地有关哪吒的传说,体会的是养炼剑灵之法。今日一念回味,胸襟画卷悄然展开,那色彩斑斓的龙脊石呈现在浪花冲击的三江口,带给元神一种清晰的全新感应,灵动、变化、矫健却不显轻浮,露出水面的飞游之势如蛰伏化龙。

重新回味南广河山川天成灵枢,竟暗合消砂诀妙诣,只是那时唐成还没有去过消砂派。看来师父交待他重游当年山川,未必需要再回去行走一遍,画卷中的神游也是游,就看他当年是否将灵枢携入胸襟,如今是否能够更上一层楼?画卷展开呈现龙脊石体会消砂诀,秘术并非高人凭空而得,本就是从天地山川中感悟。

忆起龙脊石,再望卧鹿石,唐成又想起了玄空派的定山诀,卧鹿只是象形之比喻,玄空派的宗门道场所在太白山他还没去过,听说那里有一巨石如卧牛,这里小小的一道山梁,就能将妙处体会的如此清晰,那秦岭山中巨大的卧牛定然更加浑厚,这时候,兜里揣的铜牛似乎发出了一声长鸣。

陪他一起来的苏茉尔也是一位高手,这时候讶异的看着唐成,小声说:“维汉先生,您举步之间忽然如定山水,立地生根与峰峦一体,晚辈神识竟一时恍惚难查。”

唐成转身一笑:“你看不见我吗?”

苏茉尔有些出神的回答说:“观山似人、观人似山,再看山是山、人是人,但维汉先生这一笑,我又分明觉得是环抱群山在笑,这便是传说中的神念合形吗?”

唐成赶紧摇头说:“当然不是,我的修为还差得远呢,徒有其象未得其神,方才是恍惚有所感触,元神显境而已。”

苏茉尔也笑了:“我也是,恍惚感触似元神显境。”

说着话,不觉已经来到庙前,苏沫尔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说:“我们进庙吧,香烛已经准备好了。”

举步进庙,唐成已收摄神念一切如常,看不出任何异状来。

到了这里他才明白扎西德巴为什么会劝他来,这座庙不大可玄机深奥。它的梁、柱、瓦、檐全部用青灰色花岗岩雕石筑成,整个屋顶是三十六块巨形石瓦铺就,重达万斤的石殿构件以斗榫铆合浑然一体。

这三间殿堂的小庙,连柱带梁带瓦,是用三百六十件石雕拼接起来的,但以神念感应却是一体,竟与这片山川的地气灵枢相融。它的设计、工艺、选址、建造手法都颇为神妙,融合入地脉定入山川灵枢,设计与建造它的人,绝对是地理堪舆秘术高手。

难怪扎西德巴和尚会建议唐成到这里来看一看,三百六十块石雕建成效圣寺之后,竟是这样的奇效,群山抱寺、寺定群山啊!无论是用菩提珠还是戈壁玉籽,扎西德巴和尚修复莲华地脉的手段,类似效圣之功。

苏茉尔是一位很好的导游,她向唐成介绍:“这小寺在当地被称为老古庙,据说始建于唐代,最初只有三间草房,在明代时被修建成如今的石庙。这庙与周山地气灵枢一体,能感应天时之变,东梁脊有石遇雨显润、遇雪凝霜、遇风氲雾,能预报天气。”说到这里还加了一句:

“小时候就听说过,以为神奇,后来修习风门秘术后才知其中奥妙,更加惊叹!”

唐成很感兴趣的问:“崆峒派在此立道场,自明代就有了吗?”

苏茉尔摇了摇头说:“那倒不是,其实不足百年,崆峒派道场自古在西北崆峒山,原先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