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华夏教育改革(中)(1 / 2)
“陈校长,我知道你,只是你是怎么知道我的?”黄虹有些好奇地望着陈灏。
毕竟她只是鹭岛财经大学的一名普通教授,不说在外,光是在鹭岛地区知名度就很一般。
“是钱老向我推荐您的。”陈灏回答地同时也在悄悄打量着对方。
“钱和安钱老?”黄虹脚步稍微一顿,随后又接着走道。
“对,钱老说要研究高校的教育问题,整个鹭岛最清醒的莫过于鹭财的黄虹黄教授了。”陈灏笑着说道,“所以才有了我今天这趟上门,望不吝请教。”
之前从斯坦福、北大取了通识教育的经回来,但是他总觉得这改革的还不够深刻,好像只是动了一个微创手术,对光华大学并没有一场车头彻底的改变。
既然他鼓足勇气要大开刀,那肯定要把问题给解决掉!
“钱老真是太过誉了。”黄虹苦笑一声,不过态度也发生了不少改变。
对着陈灏温和说道:“既然是钱老推荐的,那我也不好让你败兴而归,前面有家咖啡厅,过去喝杯咖啡?”
“行,我没问题。”陈灏点头。
路程也不长,步行十分钟不到。
在快到咖啡厅的时候,陈灏好奇地丢出了一个【洞察】技能。
虽然这位中年的黄虹教授是钱爷爷推荐的,但他还是想看看对方是否真有点料。
“姓名:黄虹
阵营:中立
潜力值:86(一流人才)
能力:哲学(86/92)、教育学(83/90)、文学(74/83)、关系学(74/80)……”
别的不说,光就这个哲学和教育学就相当厉害。
看完这些数据,陈灏心中的质疑瞬间烟消云散,果然钱爷爷推荐的人都不俗。
一个不太具有知名度的普通学校里,也能出现这样的大才。
片刻后,咖啡厅里。
两人入座。
“陈校长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知无不尽。”黄虹教授坦诚地说道。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本来此趟就是来请教的,陈灏也不觉得不好意思,直接把心中的困扰一一道出来。
听完陈灏的话后,黄虹陷入沉思当中。
直到几分钟后咖啡上来。
“谢谢。”黄虹结果咖啡,对着服务员报以微笑。
她轻轻喝了一小口,然后放下后,对着陈灏开口道:“你的问题是高校教育制度该如何改革?要怎么改革?”
她轻轻叹了口气,继续道:“这个问题不光是你的问题,也是国内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都在寻找药方。而摸着石头过河,何其难也!”
“如果你要是向我求一个答案,那很抱歉,我也不清楚,不过我可以把这二十年的观察分享给你。”
“愿闻其详!”陈灏脸色一正,这么难的事情他也没抱着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的想法。
看着陈灏的态度很谦虚,黄虹对陈灏的评价也上升不少。
头偏向右侧,透过玻璃望着外面的校园景色,似乎陷入了回忆当中,声音则是缓缓响起。
“20年前,我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入职鹭岛金融学院,也就是今天的鹭岛财经大学。也就是从20年前,利用着教师和班主任身份,我开始了对学生的多年观察。”
“通过观察我发现:教育扩招就像一道流水线,很多学校复制了一批又一批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最后将这些普通的大学生推向社会。”
“而在扩招中,身为985、211的顶级名校或重点大学倒还好,依旧享有“天之骄子”的待遇。反倒是这次扩招产生的大量二本院校学生,却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这些学生作为最普通的年轻人,他们的信念、理想、精神状态,他们的生存空间、命运前景、社会给他们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以及他们实现人生愿望的可能性,是这个国家最基本的底色,也是决定一代人命运的关键。”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追求、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在就业层面的个人命运走向到底和大学教育呈现出怎样的关系?”
黄虹说到这里,停顿了下,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陈灏听着很有感觉,因为光华大学的现在所处的地位就是私立二本,二本的地位却是尴尬。比上不如985/211,比下胜于三本/专科。
陈灏关注地问道:“那黄教授您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有什么发现吗?”
“这里就要提及【教育产业化】了。”黄虹教授感慨一声,然后问下陈灏,“对于教育产业化,你的认识是什么?”
“学校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比如漂亮国的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关系。”陈灏脑海中下意识出现硅谷。
硅谷与斯坦福大学时相辅相成,不仅实现了教学、科研与产业的互动,也为教育提供了可观的经费来源,还给学生的求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属于双赢。
黄虹教授听了却摇摇头,“你这里的举例是斯坦福大学,那你知道在教育产业化之下,国内二本,乃至一本大学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吗?”
“不知道,黄教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