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詹娘舍哨所的故事(下)(1 / 2)
短短十来秒的时间,被衣裤包裹的身体竟然感到一股暖意?!!
舒服地让他差点呻吟地叫出来。
最后还是班长的声音唤醒他。
“把靴子和手套也换上。”
“哦哦。”王鹤这下不迟疑了,连忙把床上的手套、靴子换上。
果然,还是一样的感觉!
这个手套和靴子重量和外表远远比换下来的轻盈许多,本以为保暖效果应该不咋地。
可没想到事实恰恰相反。
身旁的黄伟轩也同样感到震惊,反应过来后兴奋地喊了一声。
“班长,那以后是不是就不会长冻疮了!”
马关敬鼻子一酸,拍了拍黄伟轩的肩膀,吹嘘道:“那肯定!这个智能作战衣不光能自动控温,还具备防水、防风、坚韧、阻燃等功能,咱们哨所可是全军第一批换装上去的!”
詹娘舍哨所极其恶略的自然环境是大多数普通人难以想象到的,哨所位于于北印度洋暖湿气流与喜马拉雅山寒流交汇处,是世界闻名的雷区。
这里山石含铁量高,每年将近九个月的时间哨所都要经受雷电的袭击,雷电击在山崖上像滚火球,发电机、电视机也时常被击坏。为躲避雷击,战士们每见乌云袭来,就需要立即坐到木床上。
詹娘舍哨所连续10年荣立集体三等功,2人荣立一等功、6人荣立二等功、27人荣立三等功,这些军功足以表明了边防战士的艰辛。
手上、脚上,还有耳朵上长满冻疮的那股滋味,马关敬比黄伟轩和王鹤体会更深,但让他心疼的是,这些都还是半大的孩子,二十岁都不到就得遭受这些罪。
好在以后不会了。
想到这,马关敬心中对那位陈校长生起万分感激。
“这么厉害啊?”黄伟轩懵了,再低头看着身上刚换装的衣服。
“班长,那成本岂不是很高,咋、咋还轮到咱们啊?”
马关敬笑了笑,也不卖关子,直接解释道:“知道光华大学最近推出来的智能恒温衣吗?”
“你现在身上穿的这个智能作战衣就是我们部队跟光华合作开发的,能在零下50℃到100℃之间自动控温(部队特供版本),我听政委说全军都会换装上,不过咱们边防哨兵是第一批换装的。”
“我滴亲娘嘞,这么牛啊!”黄伟轩砸吧了嘴,这牛批到自己都不会说话了。
倒是王鹤注意到一点,吐槽道:“班长,怎么是咱们哨兵第一批换装啊?以往这种好处哪里轮到我们先……”
这话倒也没说话,哨兵苦啊,边防哨兵更苦,但是待遇也就那样。
全军里,空军待遇有多香就不多说,更被提海军,然后陆军里又有细分。
这种好事,竟然哨兵第一批?
惊呆了。
其实马关敬和李玉成在领物资的时候比王鹤、黄伟轩更震惊,一度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直到解释后,才明白原因,然后陷入沉默中。
“其实我们哨兵这批智能作战衣不是采购的,新闻你们也看了,光华前几日才召开的发布会,能生产多少?”
“是光华大学的陈校长定向对我国所有的边海防哨兵捐赠的物资。”
马关敬有些自豪,腰板更是挺直了几分,他补充了道,“恩,只有咱们哨兵有!”
【哨兵神圣,不可侵犯。】
这8个字背后的艰辛,是不足与外人道也的。
如今见有人还没忘记他们哨兵的存在,让马关敬欣慰又敬佩。
只好心里暗自发誓,只要在哨所的一天,就要对得起光华捐赠的智能作战衣,对得起哨兵的身份和背后的祖国。
哪怕是平时顽皮的王鹤,在这一刻也和黄伟轩肃然起敬,从军以来第一次对自己哨兵的身份感到无比光荣!
王鹤如同打了鸡血似的,主动请缨道:“哨长,班长,我已经换装好了,那我出去继续站岗了!”
“不用不用,”李玉成赶紧拉住这傻小子,摆摆手道:“你俩也站岗不少时间了,待会我、老马跟你们交接岗。”
“那……那待会我去训练吧!”王鹤只感觉现在身体里有着用不完的力量。
“我也去!”黄伟轩也附和道。
“行吧。”李玉成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摇了摇头。
“年轻真好啊。”
“的确。”马关敬深以为然地点头。
一小时后。
王鹤和黄伟轩两人的训练计划被一道喊声中断了。
“阿妈啦送菜来啦!”
一听班长喊得这话,王鹤跟黄伟轩连忙出去接了三位“家人”进屋,搀扶到电暖气旁烤火。
63岁的达吉、68岁的次仁曲珍、63岁的普赤,三位来自YD县亚东乡仁青岗村的阿妈,也是詹娘舍哨所所任战士的阿妈。
詹娘舍的故事并没有多少,不过有一个是非常重要的,那便是三位阿妈和哨所的故事。
1982年开始,仁青岗村的达吉在得知边防哨所条件非常艰苦,吃上新鲜蔬菜是战士们的奢望后,便于次仁曲珍和普赤决定去给哨所的战士们送蔬菜。
早上四五点摸黑出发,照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