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师之路(1 / 2)
现实给了刘副总比另一个世界里更好的选择,不过杨树没有一口答应。
“《三体》还要一个多月拍完,我先拿出一个故事后咱们再定吧。”
刘副总被忽悠累了,更希望有个确切的回答:“我相信以杨导的编剧能力一定能写出不错的故事,抗美援朝经典战役很多,拍什么都没问题,上甘岭、三所里、松骨峰、长津湖等等都能拍。”
杨树总体上算接了这个活,这是一个纪念历史的作品,并不需要自由发挥,在其中编个剧本并不难。
他甚至还没走出中影,就已经决定了拍什么样的故事。
上甘岭已经有经典在前,没必要找不自在非要拍一个版本挑战一下。
三所里、松骨峰的故事都很精彩,不过都不如长津湖出名。
长津湖之前也不为观众所知,不过经过这几年不断地跳票的宣传,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当然拍这个省点宣传费。
至于什么样的故事,其实并不重要。
原来世界凯哥、许克拍的《长津湖》有故事吗?
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说没有,是因为主要说的是一群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经历。
而所谓的故事,是男主回家探亲看望父母和弟弟,然后弟弟从军成长。
在杨树看来没有故事的这部分,恰是最感动人的地方,而所谓成长故事,恰是那部电影中最大的败笔。
父母角色形同布景,麻木愚鲁,可有可无,弟弟参军直接就进哥哥所在的连队,强加的痕迹也非常明显。
而后从一名不服管教的少年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军人,故事太老套,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把成长描述成改造。
观众并不需要时时刻刻接受被动教育,大家看电影没有写观后感的任务,其实在大的历史环境里,只要把影片中的每个人物塑造好,将战场上的经历叙述精彩就够了。
刘漫看得出杨树对这个项目不是那么起劲,从中影出来就建议:“你做《三体》已经够忙了,或者我组织人写剧本吧,这种主旋律献礼片也未必是你拿手的,交给受过这种训练的编剧来写。”
杨树拒绝了:“不用,我还是更喜欢拍自己编的故事。”
自己编剧更自由,可以无限调整打磨剧情,这是创作的乐趣。
从艺术家角度看的话,杨树开拍《三体》不过是用影视呈现别人的作品,这是个工作,不算是有多大价值的创作。
所以不会编剧的导演恐怕很难成大师,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艺谋、凯哥这样的大导演成名后非要插手编剧工作,编得再烂也不听劝,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三公里路。
杨树自编自导自演,不存在所谓最后三公里,因为他距离成为大师还远着呢,何止三公里。
如果目标是电影大师,他甚至已经走错了路,在商业的路上走太久了,南辕北辙。
甚至娘娘和天仙都认为他浪费了才华,原本可以在影视界得到更高的定位,而不仅仅是票房导演。
然而就像涛姐说的,每个人都得尊重当初的决定,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有一好没二好。
命运不是剧本,可以任意地修改,杨树拥有过重写的机会,现在回头不满意的地方很多,却也无能为力,或者不愿意去修正。
回首都这四天工作安排得很满,周日、周一连做两天《我是艺考生》,把学员选出来然后分组,周二就得赶回剧组继续外景拍摄了。
不过回去的队伍将非常庞大,20名学员选择出来并分组后,第一阶段的培训并不是上课或者到各自辅导员的剧组实习,而是在涛姐、江诗语的带领下先,浩浩荡荡先到四个辅导员的剧组都转一圈观摩。
这当然是为了节目效果,同时也宣传四部作品,这是与辅导员们的协议,所以一开始就该把这些内容端上来。
另外也是从经济利益出发,必须得这么做。
节目立项一公布,各种广告赞助如潮水般涌来,如果全都代言了价值有数亿。
然而没有可能全部代言,节目不能变成广告堆砌的容器,再说有些广告也有要求,比如超哥参与的跑男就是某牛奶独家冠名播出,以至于牛奶无处不在,连他都时不时在镜头前喝两口奶。
杨树也不允许这样涉及考试的节目过于商业化,不准在学生培训、选拔的镜头里有产品广告出现。
这个涛姐一开始时强烈抵触:“咱们这就是综艺节目,你就是伪装成培训计划它也仍是娱乐,节目里不让插广告,我们喝西北风去?”
喝西北风当然不至于,广告不是唯一收入来源,但那么大个数字也是难以割舍放弃的,所以杨树想了个办法,将广告放到学员们下剧组的几集中大量投放,能将负面观感降到最低。
比如培训过程中从没见学员们和冰红茶,但到了剧组超哥在喝,于和炜在喝,总没毛病吧?
到了秦姐夫妇的《山河》剧组,房间里到处是老坛方便面,这看起来好像也和《我是艺考生》没啥关系。
至于周讯问涛姐要不要来两块益达,这关别人什么事?
不过有些不太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广告插也就插了,比如之外涛姐和刘漫、江诗语几个选区作海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