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给你看样东西(1 / 3)

加入书签

出土银锭中年代最早的,是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所铸,汉代白银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

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明清两代均沿用“元宝”一词。

白银的颜色白润而沉稳,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损伤,银锭已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这种银锈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灰褐色,色泽温润。

民间对白银鉴别银色有很多口诀,比如什么“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等等。

银锭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錾刻或铸造在银锭上的文字,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大体包括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

银锭造假的方式五花八门,主要归类就是减低银的成色和重量两种。细分后,一是用铅锡,其表面呈青黑色,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体大而轻,手感显然不同。

三是灌铅法,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

“那是铅镀银,铅都露出来了,没看见?那两人是合伙蒙你呢。”林如海淡淡道,这种事在潘家园司空见惯,他说起的时候已经没有一丝情绪了。

“可是……”

“可是都符合你看的书,是不是?作假不如此,你们会上当吗?袋子里是什么?”林如海问。

苏翰文有些沮丧,但又庆幸林如海来的是时候,没遭遇损失,听他问起袋子里的东西,转而开心道,“我捡的漏,你帮着看看,尤其是那枚田黄石印章……”

“都是赝品,花了多少钱?”林如海扒开袋子看了一眼,问道。

“你都没仔细看,什么都是赝品?”苏翰文埋怨道。

“多少钱?”

“十四万二。”

“行,就当买教训了。”林如海刚说完,迎面过来一人,道,“林先生,好久没见了。”是鼎甲古玩店的夏言锋。

“夏兄,这么巧?”林如海跟他握手。

两人之前曾有过龌龊,但时间流逝,彼此都放下了,夏言锋笑道,“去看了一件东西,对了,周末协会的活动你去不去?”

“什么活动?”林如海递给他一根烟,问道。

“王老让咱们每人带一件宝贝,然后比比,到时候谁的物件价值低,就请大家吃饭。”夏言锋点着两人的烟,笑道。

林如海也笑了,道,“这活动倒有意思,我尽量去,夏兄,回头见。”

两人摆摆手,林如海继续向雅集古玩店走,苏翰文可郁闷了,嘟囔道,“等到了店里,你好好看看,我感觉这三件东西都是真的。”

林如海摇摇头,懒得跟他说,快到二区拐角时候,物缘斋老板钱龙正立在门口台阶上抽烟,他招招手,“小林,好久没见你了,都忙什么呢?”

“瞎忙呗,钱老,身体可好?”林如海走了过去。

“老样子,来,进屋陪我喝茶。”钱龙招呼道。

年初在AO门玩牌赢回那些文物时候,林如海叫了不少朋友南下,潘家园除了辛老头,钱龙也去了,回来时候下机,一人捧着一件国宝出来,在记者们的闪光灯下出现,相当有荣誉感。

自那之后,钱龙对林如海极有好感。

进屋喝茶,林如海介绍了苏翰文给钱龙,然后三人喝茶闲聊,钱龙说起了林如海上次捡漏的宣德洒蓝釉瓷,他啧啧叹道,“前些日子我在老辛那里看到,真真了不起的好物件!”

林如海想起常坤他们众筹买长信宫灯的骗局,便讲了出来,听的钱龙哈哈大笑,听的苏翰文莫名的震惊,如果说,刚才自己被那二人一唱一和设局骗了,但他们的骗局要是跟林如海刚讲的一比,就太小儿科了。

他本来还不服气,想将自己刚买的三件宝贝拿出来让林如海说道说道,此时踌躇了,信心有些丧失。

喝了会儿茶,林如海道,“钱老,我们好久没聚了,晚上有没有时间,我叫上辛老一起喝几杯?”

钱龙呵呵笑道,“好啊,有事也推了。”

然后林如海告辞,带着苏翰文回到了雅集古玩店,这一路上,苏翰文是看到林如海在潘家园的人气了,几乎所有摊贩都跟他打招呼。

马莹莹正在忙碌,看到林如海进来,高兴道,“林大哥来了。”

林如海笑道,“怎么?莹莹,好像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要不要去苏拍上班?”去年林如海曾答应过这位小师妹,一年后给她调换工作。

马莹莹笑道,“跟三哥学了很多东西,在这挺好的。”

刘三过来道,“莹莹真是挺有天分,也乐于学习。”

“好了好了,闲话先别叙了,看看我这三件东西,怎么就是赝品了?”苏翰文没好气地打住几个人,将他的三件东西掏出来放到桌上。

“哎呦,还是康熙梅瓶呢?”刘三拿起瓶子看了看,又笑道,“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