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周王陵(1 / 3)

加入书签

这片待拆迁区域很大,林如海破墙的动静根本没有引来关注,他将三个箱子搬出来,灰尘已经在箱盖积的厚厚一层,简单看了看,两箱青铜器、玉器,一箱子金银,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他依然禁不住兴奋地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他将箱子抱起,一个个送到刚才跃进来的位置,来回运送的时候,林如海忍不住地想,也许这不算掏老房子,而是偷老房子,只是不知那藏宝的主人是何原因,为何不让家人知晓?

不过,这两箱青铜器、玉器看样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恐怕自己不好留,那就算为国家偷吧。

听到外边动静,林如海问道,“是芷凝吗?”

芷凝道,“是我。”她没开车灯,声音也尽量放低了。

林如海伸手撕开面前的广告幕布,将三个箱子放到了车后座上,然后开车离去。芷凝看到三个箱子的时候,也一下子想起了伦敦城郊古堡的那次经历,现在她明白了,她这个老公有一种非常奇异特殊的超能力。

她又想到二哥,还傻乎乎要跟着林如海学古玩鉴定呢,傻不傻啊。

回到酒店,林如海搬了两趟,第三趟,芷凝跟他一起上楼。

进来房间,林如海将芷凝包里的那本书小心翼翼拿了出来,打开报纸观瞧,芷凝径去观看三个箱子。

书纸已经有些糟烂,他不敢轻易翻动,封面上四个篆字细细辨认,是《礼部韵略》四字,下边有仁宗六年的字样,哦,原来如此。

芷凝简单看了箱子里的宝贝,对林如海问道,“这是什么书?”

“这就是宋朝的新华字典,是宋仁宗命人编写的官方韵书,也是当时科举考试的参考书,呵呵,此前我只记得有一个日本人收藏了一本这样的书,国内方面……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孤本?”

林如海说着说着就笑了,这可真是难得的宝贝。

“那这三箱呢?”芷凝又问。

用术法感应,是浑厚的清凉气息,但术法辨不出年代,看过去,三箱宝贝的周围是黑色挂金边的光晕圆环,即使汉代青铜器也无这种表现,林如海道,“想来是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

说完,他一件件取出来观看,这些古董里有玉卮、玉带钩、镂空玉璧、玉樽、玉琥、玉杯、玉珩,玉器种类极其丰富,除了青铜尊、盏外,还有错金银鼎、敦、壶等礼器。

“这些青铜器……恐怕不能流通吧?”芷凝问道。

林如海看到一对带铭文的铜壶,拿起来观瞧,两件铜壶造型样式一模一样,虽然锈迹斑斑,但壶身造型及其优美,壶盖四周生出六瓣莲,侈口,紧束着壶颈,壶腹圆圆鼓鼓,上面还有五道蟠螭纹,显得古朴而凝重。

“像这种带铭文的青铜器,必须上交国家,让考古专家研究,也许能补上一段历史,这就是文物的研究价值,其他大部分青铜器,也要上交,看看一件两件不那么重要的,我们自己留下赏玩也不是不行。”

林如海看着三个大箱子宝物,又道,“玉器留一件两件,金器银器不带字的,我们可以留下。”说完捡起两个金饼把玩。

清点过后,一共有青铜器四十九件,玉器六十一件,金饼五十二个,错金银铜镜三个,银块三十六个,林如海仔细看完,叹道,“也许这是出自金村周天子墓的东西。”

平常人一生难得一见的宝贝,林如海又得了三箱,芷凝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听了问道,“周天子墓?”

林如海点点头,芷凝依偎在他怀里,娇声道,“好像有故事,你跟我说说。”

“洛城北邙虽然多古墓,但汉唐之后的最多,秦之前的古墓极少,而周天子墓因为不封不树,在1928年之前的几千年间,从未发现,”林如海搂着芷凝坐在地板上,追忆一般说道,讲述的时候,他想起大学课堂上,老师说起这段历史时候的痛心。

“金村,位于洛城平乐东白马寺一带,在邙山陵墓群的中东部、汉魏故城宫城的核心地段,是真正住在“金銮殿”上的村子,因1928年金村发现东周王陵8座而闻名全国。

1928年夏秋之际,大雨多日不停,村东的农田忽然塌陷,露出一个大洞。村民进洞探奇,发现了编钟,这才知道下面是古墓,而且是一座积石积炭的大墓!

而在那次发现古墓之前,金村一带就多有独特天象,比如每逢雷雨天气,天上地下一起响动,百姓不知其中缘由,传说这是龙脉在跳,其实是地底下陪葬的编钟等乐器在与雷声共鸣。

于是便有盗墓者偷偷去探掘,听到这消息的加拿大人怀履光与美国人华尔纳,更是组织无数人来明火执仗地抢劫,之后的几年间,他们在金村一带陆续发现了七座大墓,当时,中外盗墓者蜂拥而至,几近疯狂般的盗取墓中财物。

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时期,没有相关部门和法律法规制止这种大肆的盗墓行为,说是盗墓,由于无人出面制止,与明抢豪夺几乎没什么两样。“金村大墓”遭到了毁灭性的严重破坏!

从考古工作的角度来讲,考古工作者们在发掘墓葬的时候需要顾及到墓葬的规制,随葬品的摆放方式等因素,在考古发掘之后,会尽可能地记录出土的物品的详细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