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捐献(1 / 3)

加入书签

回到刚租的屋子里,坐在沙发上,林如海才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哪会的打斗时间很短,但够惊心动魄的,那个女人很厉害,可说非常厉害,功力极其深厚。

如果不是偷袭,如果自己没有部署敛阵收敛能量波动,真的打起来,一时间分不出胜败,而进入地道的九个人,林如海击倒他们后,发现了五把手枪。

如果这边缠斗,另一边的九人从地道出来助战,自己今天能否全身而退都成问题。

呼幸好有个时间差,自己成功偷袭,那个红姐猝然之下没缓过气来,被自己连续的火刀手攻击,吃了大亏。

还有一点,以往的历次打斗积累了战斗经验,而且,自己没有心慈手软,林如海此时意识到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了,杀那些手里有人命的恶徒时候,没有丝毫犹豫。

此前一天,听到他们谈笑着说起彼此在盗墓、销赃过程中杀人的事情,那时候,林如海就对他们起了杀心。

回来后,林如海多少感觉后怕,镇定惊魂,然后才去打开箱子查看战果。

最重的那个箱子里都是金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金币上边都是外国脑袋,也分不清是谁,不过都有几百年历史了。

另一个箱子里有珠宝、徽章、项链、古董表、银茶壶等等,都是洋人的玩意,林如海又打开第三个箱子,看到的是满满一箱子书卷,他抽出一本,旧式装订的书卷,看不懂上边的文字。

又抽出一本,这个是汉文繁体字的,好像是佛经,书纸已经发黄发黑,根据光晕颜色,应该是隋唐年间的,再抽出一本,林如海仔细辨认,《妙法莲花经middot;卷六》。

他细细观摩这些经卷,莫非是敦煌遗书?林如海想到此,一下子惊的站起来要真是的话,此行可真是收获太多了,简直非常有意义。

他仔细查看了大部分书卷,不仅有佛经,还有天文、历法、地理、方志、民俗等等方面内容,他无暇细看,心情激动,如果真的是从敦煌藏经洞流失到国外的那些宝贝典籍,自己应该捐给国家。

对,把这些经卷捐献给国家。

第四个第五个箱子里,都是中国瓷器玉器古玩,有乾隆粉彩六方套瓶,有霁蓝描金瓜棱粉彩花卉大瓶,有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还有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

林如海还发现了一座玉雕,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新疆和田玉石的玉雕小山,山岩下露出亭台和住宅,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

在山上一座峭壁的宽阔平滑处,刻有《兰亭序》,涂以红色,林如海再次长长吁出一口气,如果没错的话,这是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圆明园藏宝中非常著名的宝贝:兰亭玉山。

由此推断,这三箱文物大部分应该来自圆明园,和伦敦塔宫室里展出的那些文物一样。

太珍贵了!珍贵到自己都不好意思据为己有,大部分应该交给国家。

精美的高峰深谷的玉山玉雕,在灯光下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还有三十九件明清官窑瓷器,尊、觚、瓶、如意,还有几对大犀角。

这次黑吃黑真是收获满满啊。

林如海又对照手机上搜寻的图案,发现那箱子金币有古罗马金币,有英国安妮女王的维哥基尼金币,最早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金币,可追溯到7世纪。

估计藏宝之人是伦敦塔的工作人员,他盗窃了宝物,企图偷偷运走,不知何故没有成功,也不知道这些宝藏在造币厂的工坊地下藏了多少年,铁箱子都生锈了。

林如海前一阵在网上看了不少资料,是想提高自己在古玩估价上的准确率,但看着这五大箱宝物,他根本估不出价值,只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看到后半夜,他把五个铁箱拎到地下室放好。

翌日,林如海查了英国海关对文物艺术品的出关规定,只要是有正当买卖手续的,有发票和证明资料,他们就放行,问题是自己这些东西没有啊。

于是林如海到格雷古玩市场、波特贝罗路古董市场、柏孟塞广场古董市场等地买物件,他的想法是购买仿品,留下购买凭证,然后替换出关。

但这批古玩太多、太贵重,想买到相似的物件都不容易,别说高仿了,他转了两天,只买到几枚假金币纪念品,但那没用啊。

这天,林如海接到钱莹的电话,要和他见面谈谈。两人约在一家咖啡馆。

林如海开车从伦敦塔后边小路经过,看到了那栋楼的废墟,废墟四周围着消防部门的警戒线,火烧水浇后,一切踪迹都消失了,想来地道口都找不到了。

他没有在事件第二天就过来查看,怕那个红姐在附近监视,特意过了两天才由此经过,小路上没看到什么人。

赶到咖啡馆,钱莹已经到了,打过招呼,她轻叹一声道,我去了黄楠那里,她买了很多出海需要用到的东西,你们决定去探险了?

林如海点点头。

我已经跟二姨二姨夫说了,他们正在赶来,他们不同意黄楠出海,林先生的钱恐怕用错了地方。

你们只看到了出海的风险,看不到她对理想的坚持,事实上坐游艇逛一圈,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