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出路何在(1 / 2)
“竖子欺我,竖子欺我啊!!!”
魏国朝堂之上,魏王整个人目呲欲裂,甚至于不顾仪态的在朝堂之上破口大骂。
如果仔细看去,此时的魏王很憔悴,面色惨白如纸,眼窝深陷,身材也有些佝偻。
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了。
甚至他一辈子的经历,可能都没有这十四天丰富。
十四天时间,几乎每时每刻,魏王都会收到战报,一座座原本属于魏国的城池易主。
魏国祖宗留下的基业,就这样被他拱手送人。
没有人能理解魏王此时的想法,他甚至都要被活生生气死了。
然而这一切又能怪的了谁?
若不是当初魏王自作主张,在秦王的寿宴之上进行羞辱,秦安又怎会遭到发兵的机会,并且如此轻松便拿下他魏国三十座城池?
回想自己当初刚刚接到秦安的战书之际,魏王还曾经对此嗤之以鼻。
他认为即便现在的大秦再强,也不可能将他打到抬不起头来吧。
若是提前做好准备,说不得他要将大秦这头老虎的牙生生掰掉!
但事实证明,魏王想多了。
虎贲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取三十座城池,而他这边甚至还没来得及做出准确的应对。
因为白启的进攻方向完全是一个迷,没有任何逻辑可以追寻,一切就好像是随机选择的进攻方向一般。
如今的魏国可以说早已经今非昔比。
原本为王还以为自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现在看来,魏国从上到下,都已经烂到根了。
原本他又犀首公孙衍,有八万魏武卒,魏王一直认为天下无人可与他匹敌,甚至还动过争霸天下的打算。
但是六国攻秦一战之后,魏武卒被全歼,就此断了传承。
公孙衍又被魏王亲自赐死,苏情客死他乡。
魏王转过头来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可用之人一个个全都没有了。
他曾经也想要效仿秦安的做法颁布招贤令,广纳贤能。
但问题的关键是魏王始终慢了秦安一般,当秦安宣布科举制度之际,天下贤能齐聚咸阳,科举之后秦安又将这群人都留在了学宫之中,而且给了所有人一个上升阶梯。
用他的话来说即使,只要有能力,任何人都能做官。
再加上学宫的待遇十分好,每月还有月例可拿,天下贤能自然不愿离去。
试问魏王这里还能召来什么人?
再者说,当初公孙衍功败,仓皇逃回魏都之际,魏王竟然不顾多年君臣情分,说杀变杀了。
这件事也是魏王的一大败笔。
导致许多人现在一听说魏国都绕道走,毕竟谁也不希望辅佐一位这样的君王。
回过头来再看,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魏王心中的伟大念头一降再降。
如今已经从一开始的争霸天下,变成了自保资格。
整个人环顾四周,朝中无人可用,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一个个低着头甚至连看都不敢看自己,魏王只觉心中充满了苦涩。
最后时刻,他将目光放在了自己的丞相身上。
“慧相,此举你看该如何是好?”
魏王的语气中竟然带着一抹彷徨之色,此时的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了在秦王寿宴之上进行羞辱,是如何瞒着慧相的。
如今一切东窗事发,惩罚也已经到来之际,魏王才想到了他的慧相。
只见慧相此刻,同样是忧心忡忡。
目前魏国局势堪忧,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又能做什么呢?
“大王,臣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都在联系韩赵两国,希望能够求援,但对方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回应。”
“眼下那大秦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若是再拖下去,我大魏堪忧。”
“恳请大王,派遣老臣出使韩赵两国求援,先退了秦军,我们再商谈三十座城池之事。”
慧相是老成持重之辈,对比苏情,慧相没有什么惊世的才能,但却是一个很踏实的治国安邦之才。
同时又对魏国忠心耿耿,可以说是如今魏王手底下,为数不到的还有才干的臣子了。
魏王如今已经完全没了章法,只要一想到那如狼似虎的虎贲卫就在他的眼皮子地下,或许只要秦安一句话,大魏便要陷入到岌岌可危的地步,魏王整个人便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他在听到慧相的提议之际,整个人甚至连思考都没有,当即答应下来。
“好!慧相此言在理,寡人马上明你出使韩赵,一定要搬来救兵!”
见到自己的王上如此那一脸惶恐的样子,慧相整个人暗自摇头。
他不知道大魏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即便这一次他能请到韩赵两国的救兵,下一次,再一下一次呢?
摇摇头,慧相拱手一礼,立刻想要走出朝堂,准备出使事宜。
然而就在此时,朝堂之外响彻起一阵急促而高亢的声音。
“报——”
短短一个字,让魏王心神一震。
这十四天来,每当他听到这个字,准没有好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