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长安大学堂(2 / 4)

加入书签

一辆摩托车走去。

这摩托车,是早在前年,大东家与太子殿下共同建造的摩托车作坊投入生产,并且开始批量对外销售摩托车的时候,他范思辙就立即买下来的。

价格不便宜,花了他足足一千多贯。

而且,因为那摩托车根本供不应求,那些嗷嗷待哺等着抢购摩托车的朝廷勋贵与富商们,打得头破血流,据说订单都早已排到了五年后……

还是他说了不少好话,大东家才亲自写了个手条,给他开了个后门,他才终于搞到一辆。

不得不承认,大东家果然天纵奇才,与魏王殿下折腾出的这新奇玩意,那就是不一般。

虽然初学的时候,摔了不少跟头,还去盛世大医馆躺了两天……

可自从有了这摩托车,那出门办事,或者去旗下的水果店铺巡视,那可是方便了太多啊。

骑上去,火一打着,档位一挂,油门一轰,想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

只需要定期,跑去修理作坊,花一两贯钱做一些维修保养,或者眼瞅着汽油快没了,就跑去大东家在长安新旧二城新开的几家加油站,买上些汽油,灌进去。

这倒也能理解,就连马车,用的时间久了,也得这里敲一敲那里补一补。

更重要的,骑着那摩托车走在大街上……

啧啧,那感觉,别人那眼神,简直别提了,那绝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呐!

不仅如此,听说,就连那些门阀氏族,或者朝廷勋贵与大官,嫁娶大事,谁家的纳彩之礼或嫁妆中,能有一辆摩托车,那绝对是令人津津乐道脸上有光的事啊!

打火、挂挡、踩油门,一气呵成,摩托车轰隆隆就朝作坊区外驶了出去。

然而,范思辙却并没径直回家。

不到一刻钟,摩托车便在距离作坊区好几里地外,一片还挺繁华的地方停下。

只见眼前,高高的砖石院墙围着,院墙里面,隐约可见一座座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看着就令人舒服。

跟前,是一座修建得还挺气派的大门。

铁栅栏做成的大门紧闭着,门口只有三四个穿着特制短衫服装,头上还戴着一顶样式板正的帽子的护卫,死死守着大门。

哦,对了,听说,这护卫不叫护卫,叫保安,是大东家新取的名。

大门一侧,一块高高竖起的巨石上,还龙飞凤舞雕刻着几个醒目的朱红大字。

“长安第一中级学堂!”

据说,这名字,也是大东家杨县公,亲自题的,然后着人雕刻上去的。

没错,这里,就是长安新旧二城,乃至整个大唐,第一座中学堂。

而且,还是太子殿下与大东家,亲自规划筹建出来的。听小道消息说,目的,就是要在全大唐,大力推行教化改革。

其实,不仅是这里,包括方圆几里地,都属于长安新城规划的学苑区。

目前,已经有了五座幼稚园,四座小学堂,两座中学堂……隔着一里路外,还有座“长安第二中级学堂”。

这些,本就已经够令人咋舌了……

而真正令京畿一带的百姓津津乐道的,却是这学苑区最东面,还有一座大学堂。

取名“长安大学堂”。

他范思辙专门跑去看过……

那规模,修建得,恐怕都足足比得上小半个皇宫。亭台楼阁,层层院落,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都好几栋,听说还有什么实验楼。

不熟悉的人,都能在里面走迷路。

不仅如此,那大学堂已经在前年,就已经在全大唐范围,通过严格考试,招进去了第一批学生。

听说,进去念书的,目前才仅仅几百人,却分成了好多个专业。

什么算学、国学、工程机械、水利工程学……反正稀奇古怪,好多专业名字,别说他范思辙,据说好多朝廷大员都未曾听说过。

而且里面授课的先生,更是大东家与太子殿下,倾尽无数心血,从全国各地甚至周边藩属国,所重金聘请来的,真正有大学问大本事的人。

这也就罢了,还有小道消息听说,再过两年,朝廷将会渐渐取缔如今的春闱科考。

朝廷招纳人才入朝为官,将会侧重于,从大学堂毕业的学生中,组织专门的科考。

比如,朝廷若需要精通地方水利建设的官员,就将会在水利工程学的学生中,进行挑选考试。

反正具体怎么回事,他也搞不懂。

而且更重要的,学苑区的其他学堂倒还好说,可唯独这长安大学堂……

那可是由当今陛下,亲自担任校长,虽然陛下日理万机,一个月也不会来一趟这里。

真正负责统筹管理整个学校的,却是太子殿下这个第一副校长。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他范思辙一次去拜会大东家时,倒是闲聊过。

毕竟,他心里是极为大东家打抱不平的。

凭什么大东家辛辛苦苦花费那么多心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