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范二的跌宕人生(2 / 3)
,那位新坐上宝座的皇帝,就住在那里。
那里,还住着数不尽的达官贵人,还有无数每顿饭可以吃上不带粗糠的粟米馍馍的有钱人。
到了那里,朝廷一定会开仓放粮,给他们这些逃难的百姓一口吃的。
虽然一路走来,到处所见,都是饿死病死的老乡,没走一段路,便有人支撑不下去了,“噗通”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啃树皮嚼草根,再加沿路乞讨,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总算到达长安城。
可谁知,并没有等来朝廷的开仓赈灾。
相反,为了防止引发瘟疫或民变,京城的守军开始紧闭城门,拒绝大批灾民入城。
然而,走投无路,眼见一家四口就要活生生饿死,却浑浑噩噩便被一群凶神恶煞的土匪,带上了伏虎山。
本以为凶多吉少,即便没被饿死,也定会死在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的匪类手中……
可谁曾想,那土匪窝里,不仅有安置灾民的简易住处,有大夫免费为灾民诊治,还按人头发放一定的口粮。
谢天谢地,总算活了下来。
唯一的遗憾,老母亲因为在逃荒路上,染上病根,终究还是没能熬过那年冬天。
旱灾过后,他也如大多数被收留的灾民一般,并没选择返乡,尽管山上的土匪承诺,若愿意返乡的,还会免费发放一定钱粮……
而是选择,留了下来。
毕竟,留在伏虎山做工,不但每天有几十文的工钱,绝对算是丰厚,而且作坊的大食堂,只需花上两三文钱,不但米饭和馍子管够,菜里还有荤腥。
在他看来,这已经算是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神仙日子。
不仅如此,作坊区内,山寨还有大当家建的学堂,请了先生,让他们这些工人的子女,可免费去念书,连书本费都不用交……
他范思辙因为还算有身力气,去了造酒作坊,做搬运粮食的活,只因为这类体力活,工钱一般会高一些。
而媳妇,和大多数女流一般,去了造香皂肥皂的作坊,这里的活要轻巧一些。
只是谁知道,媳妇因为手巧,在作坊又算热心肠一个,不到三个月便升了组长,工钱倒是一点也不比他低了。
过了一年多,手头有了些积蓄,夫妻俩也一咬牙,便在那伏虎山新城,买了一套房子。
房子虽不大,可从简陋的工人宿舍搬出来,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房子是大东家出钱建的,五层高的水泥砖石楼房,其中三楼的一套。
价格也很便宜,据说,那是大东家为了让他们这些工人能更好地生活,所谋的福利,不但分文未赚,还倒贴了不少钱。
以至于后来,不知怎么的,伏虎山的工人们,嘴里总津津乐道流传着一句话,“大东家只坑皇帝,不坑穷人!”
再后来,那伏虎山新城,规模越来越大,俨然已经超过万年县城。
不但有了可免费看书的图书馆,还有了大医馆,还建了菜市场。
生活总算是一天过得比一天好。
第一次见到大东家,还是来了伏虎山半年后。
时值朝廷十万大军出兵东突厥,而听说大东家,也才刚娶了第一位夫人不久,而且还被朝廷封了侯爵。
那年冬天的雪灾,百年罕见,极为严重,作坊自然早已停工。
大东家与夫人,买了无烟煤和御寒的厚被褥,亲自带着人运送过来工人宿舍,每家每户免费发放一套,还有二十斤粮食和一块腊肉。
那天,工人们将大东家夫妇二人围得水泄不通,说着些诸如“再生父母活菩萨”之类的话,场面很是热闹。
他范思辙没能挤进去,只隔着远远的,看了一眼。
说实话,大东家神采奕奕又俊朗,夫人苏氏国色天香又善良端庄,果然神仙般的人物,一看就是天生富贵多子多福的相。
再后来,他范思辙因为脑子灵活,又吃苦耐劳,做事又细致,便被抽调去了新筹建的曲辕犁生产作坊。
升了个主管的职务,主要负责货物的调配与运送。
唯一头疼的,就是那个大东家亲自任命,负责打理曲辕犁生意的,名叫李泽的大掌柜……
整天垮着一张臭脸,好像有谁欠他几万贯钱似的。
这也就罢了,还背后偷偷说大东家的坏话。
要不因为那货是大掌柜,权力大,又是大东家身边的人,他早就大耳括子抽过去了。
骂他范思辙可以,说大东家坏话,就是不行!
后来才得知,那玩意,竟然是当朝天子,太极宫里坐龙椅的那位。
倒是把他惊出一身冷汗。
其实……
他范思辙本名也并不叫范思辙。
穷苦人家的娃,往上数九代,也没人念过书,取名也都是按照家中排行。
他排老二,自然就叫范二。
只不知为何,大东家每次一叫起他这名字,就蔫坏蔫坏地笑。
然后干脆脑袋一拍,就给他改了个名,范思辙。
后来,因为伏虎山工业园区内,不但有孩童念书的学堂,还开设了什么“夜校”,有先生晚上免费教工人们读书识字。
再加上可以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