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王上圣明呐(1 / 2)

加入书签

只见外面牢房中,成化昌却又是一声轻叹。

沉默许久,才怏怏沉吟道,“只是王上……”

“这两日,贫僧与丞相四处走动,也派了人打探消息!”

压低声音,“据贫僧所知,如今,不但大唐皇帝龙颜大怒,扬言要诛杀王上您,为太子李承乾报仇雪恨!”

“更以国家尊严受辱为由,执意要对咱高昌用兵!”

“不仅如此,也不知为什么,消息传播得这么快。才一天时间,王上您对大唐太子行凶……哦误伤……”

“不但在长安城已传得沸沸扬扬,甚至京畿附近各州府,都已人尽皆知!”

“连老百姓,都群情激奋,叫嚷什么,不攻灭高昌,誓不罢休!”

“以贫僧看,要想化险为夷,难呐!”

涌起满面焦头烂额的忧虑之色,又一声长叹,“尽管如今,杨县公冒着被皇帝治罪的风险,答应从中斡旋。”

“可毕竟兹事体大,仅靠一张嘴,怕是难以成功!”

“况且,虽然杨县公胸怀坦荡深明大义,同情王上的冤情,可大唐皇帝与朝臣,不这样认为啊……”

“因此,要让皇帝放弃斩杀王上您,以及讨伐高昌的念头,咱们也必须得拿出,能够让皇帝心动的条件来!”

小心翼翼观察一下鞠文泰的脸色,咬了咬牙,才又小声说道,“因此,贫僧思虑再三,认为可以答应皇帝……”

“其一,咱高昌永为大唐藩属国,并且每年国库的一成收入,用于朝贡大唐皇帝;”

“其二,可以允许大唐,在高昌境内,修建一条直通西域诸国的专属官道。大唐可自行派兵一千驻守,设立驿站;”

“其三,割让三座城池的土地与人口!”

然而这时,话未说完,却见鞠文泰,脸色刷地变了。

一声惊呼,“什么?”

顷刻,羞愤交加,“国师,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情绪顿时更激动起来,牢房内来回踱着步子,“你知不知道,这些条件,对高昌来说,意味着什么?”

“咱高昌虽小,可也是堂堂一国!即便如今迫于形势,对大唐归藩……”

“可岂有在本国设立他国专属通道,还允许其派兵驻守的道理?岂能割让城池,将国土拱手相让?”

“这是丧权辱国,丧权辱国呐!”

“历代先王,呕心沥血,才有了如今的高昌,还从未有过如此先例!”

“本王,又岂能做那丧权辱国丢失国土之君?你让本王活着,有何脸面见臣民百姓?”

“死后,又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一时间,满腔激愤,身子都不停发抖,语无伦次,“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随即,猛地停住脚步,“还有,本王绝不相信,大唐真会对高昌用兵!”

“咱高昌虽小,比不上大唐兵疆域广阔百万雄兵。可国师别忘了,咱高昌最大的优势,便是扼守着中土直通西域的要塞!”

“吐谷浑与西突厥,又岂能眼睁睁看着,大唐对高昌用兵讨伐,而袖手旁观?”

“这两国可很清楚,一旦大唐攻灭高昌,可就在地利上,对两国拥有了极大的军事威胁!”

“向北,可攻西突厥;向西,可长驱直入讨伐吐谷浑!”

又一声冷哼,“况且,尽管如今,大唐连续灭亡东突厥与高句丽,兵强马壮国势渐强!”

“可终究,连年天灾,国库空虚!”

“本王就不信了,李世民会狂妄自大到,认为可以与吐谷浑西突厥及高昌,同时作战!”

“所以,这些条件,想都别想!”

可没想到,成化昌却一下子急了。

忧虑焦急之色更加浓烈,不停擦拭额头冷汗,“王上冷静,王上需冷静呐……”

“贫僧承蒙王上看重,尊为国师,自当为王上尽忠,为高昌呕心沥血!可眼下的形势,真的严峻呐!”

苍老身子哆嗦得厉害,“王上你想一想……”

“其一,那李承乾乃大唐储君,何等身份?听说如今,还在昏迷之中!皇帝震怒,百姓愤慨,还真极有可能对高昌出兵!”

“其二,吐谷浑与西突厥,的确可能不会袖手旁观!”

“可是四国混战,前线战场,却注定是在高昌境内。血流成河,城池损毁,百姓受苦,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受苦的都是咱高昌啊!”

压低声音,“另外,王上还有所不知……”

“就今日上午,贫僧去拜会杨县公,可是亲眼看见,那魏王李泰也在!”

“这家伙什么德行,咄咄逼人不依不饶,王上也见过!他可是极力主张,讨伐高昌为太子报仇!”

“他当时,正逼着杨县公,借用飞伞队!”

“那飞伞队,王上也听说过,昔日泉盖苏文何等英雄,八万大军直逼大唐边境。结果,一把火烧得精光……”

“而且,皇帝连作战计划都拟好了!飞伞队做先锋烧城,大军随后攻城!”

“在高昌境内,一路攻杀,直到攻灭高昌王城!”

“除此之外,贫僧在门口,刚好听见那魏王还说了,攻灭王城,屠城三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