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稳定胜过一切(2 / 3)

加入书签

五品:一百一十两。

六品:九十两。

七品:八十两。

八品:七十两。

九品:六十两。

京官两千一百多人,平均每人一百一十两左右,总计:京官养廉银二十三万两。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大明的皇帝居然给官员发放银子,有些官员贪污,不在乎这点银子,有些官员可真四处借钱,甚至有些官员等着俸禄过日子,现在朝廷发放养廉银,还是从内帑支出,这可真是圣天子。

呼啦啦大殿内,还有皇极殿外跪倒一大片,这就像年底老板给员工发奖金一样,能不高兴吗?

“就这些事,已经十月,天也有些冷了,京里守城的兵丁也苦,定国公。”

“臣在!”

“你和冉登也拟草出一个清单,看看守城兵丁要发多少奖银,大家都开开心心过个年。”

“遵旨!”

“咱们殿里的君臣暖和,殿外的诸位臣工可还冻着,就这些事,散朝。”

五品、六品、七品小官听到圣天子这么说,心里别提有多暖和,虽然在皇极殿外面站着冷,心里一点都不冷。

回到乾清宫,这屋子里很暖和,都有地热,太监们把烧好的木炭放进去,能保持半天温度,一天换两次木炭,烟从火道直接排放出去。

有些妃子被打进冷宫,就是冬天没有取暖的地热,能不遭罪吗?

现在玉熙宫已经装上暖气,朱翊钧还让内侍太监们给他搭建一个火炕,处理完朝中这些事,他就住进玉熙宫。

刚才在朝会中让刑部尚书严清有些受委屈,朱翊钧派人叫严清到乾清宫,安抚他。

“老臣严清拜见今上!”

“请坐,给严先生倒茶。”

严清是云南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抄冯保家,清单上面没有严清的名字,可以肯定严清为人正直。

“严先生,朕也有朕的难处,内阁首辅换人,会给朝局带来动荡,稳定压倒一切,希望您能体谅朕。”

“臣知道,臣鲁莽了。”严清微低着头。

现在朱翊钧被李太后、张居正、张四维、辽东、蓟州军,宣府、大同、山西军压的左右为难,他总不能和李太后翻脸。

“严先生忠君体国,乃大明良臣,朕实在不好让你受委屈。”

“朕准备给你加太子少保衔,荣升从一品,这个还要与内阁商议。”

严清很感动,他听到陛下的褒奖,要比加太子少保衔还要高兴:“谢陛下隆恩!”

朱翊钧亲自把严清搀扶起来,一挥手:“来阿!”

万历皇帝从内侍太监端着的托盘中,拿出一个精美盒子,递到严清手里。

“今上,这是?”

“打开看看。”

严清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副眼镜,大明早就有眼镜,可是制作这么精美的眼镜,还是第一次见。

“这是朕让将作监专门为严先生作的,你戴上试一试。”

严清把眼睛戴上,这副镜子带着舒服,而且看东西清楚许多,要比商铺里的眼镜还要好。

其实就是一副老花镜,严清已经六十岁了,人到六十避免不了眼花,按照后世老花镜,制作一副,对于将作监来说,小菜一碟。

“多谢陛下,戴上今上御赐的镜子,老臣这老眼,看事物都清晰起来。”

行了,严清平时很严肃,这戴上他送的老花镜,还臭美起来。

“这事就这么办,刑部调查《病榻遗言》的时候,真真假假,给朝廷一个交代,给大明官员一个交代,也就过去了,现在高拱、冯保都已经病逝,王大臣也已经被杀,死无对证就算了,要是深究下去,牵扯太广,这朝廷还不乱套吗?严先生你说是不是?”

严清点点头:“老臣明白。”

万历皇帝又一挥手,太监们端着两个托盘。

金如意一柄、金瓜子二十二两、银豆子六十六两、白糖两包、西湖龙井一盒、蟒缎一匹、高粱酒两小坛、其他赏赐若干。

“咱知道严先生治家严苛,对朝廷有功不能不赏,这白糖是内宫新做的,严先生拿回家尝尝,等会咱就派内侍送到先生府里。”

“谢今上隆恩!”

这可是陛下赏赐的金如意,以后供奉在祖先堂,脸上也有光,这辈子在朝廷当官没白当。

严清走后,朱翊钧心里惦记着张敬修,他可是南巡回来生病的,万历皇帝想杀他就光明正大,他可不会暗中下毒这些,派遣内侍太监到张府探望,不管怎么说,他的心意到了。

“把董嗣成叫到乾清宫,朕有事和他说。”

董嗣成还在行人司,海瑞跟着到京,现在万历皇帝还不能安排他担任都察院左督御史,想要操作起来,就要把徐炌给弄走,把都察院左督御史职位空闲出来。

现在张居正势微,可以升任潘晟为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给张居正当援兵,曾省吾担任礼部尚书,徐炌接任工部尚书,这样都察院左督御史位置就空闲出来。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万历皇帝让潘晟进入内阁,那么海瑞担任都察院左督御史,张居正就要帮他操作,不然就拿方逢时开刀,把他这个兵部尚书拿下,让庞尚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