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第 627 章(1 / 2)

加入书签

为什么沁然的员工对增加工作量的事情接受度这么高呢?

是钞能力, 但又不仅仅是因为加薪。

如果一定要说,应该是……员工和公司一起成长、一起完善自身的必然过程吧。

……

路楠到了各地市场之后,一般会先在接风宴上观察一下负责人和当地业务骨干的性格。

她确实记性逆天, 但是沁然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发展到如今规模,基本上只能保证地区市场负责人是总部招聘、培训、分配出来的。

这批骨干分配到不同市场的时候, 往往只带了两三人或者三四人的小团队, 剩下的业务则是在当地招聘的。

这也就导致了路楠其实还没将公司所有业务认全——没什么大不了的, 公司做大之后, 没有几位老板能将所有人都记得吧?

何况做业务这一行的人员流动性那么大, 今天来了、明天走了, 她确实不可能认全。

接风宴之后, 第二天,路楠会旁观一下各个市场的晨会(或者是恰好遇到小结性的周会那就更棒了)。

这期间她只听, 从不发表意见。

不过,老板坐在那里就足够给下属带来相当的心理压力了, 尤其沁然饮料公司上下全知道, 这位老板还是专业人士, 根本不是好糊弄的。

再之后是拜访客户、抽查当地市场终端渠道铺货情况、价格管控情况等等。

路楠带着林燕以及其他几位下属,一连走过近十个城市,全部是这样的流程。

听着好像全是老一套的招数,但!有用啊!

反正这是最难被糊弄的招数!

工作日报、周报、月报可以作假,但一个人的眼神和脾性做不了假、开会期间的精神状态做不了假、经销商的态度做不了假、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反馈做不了假!

在对各地市场业务员目前的工作量有所了解之后,路楠得出以下结论:

负责维护一个销售渠道的碳酸饮料, 大约需要业务们每天‘辛勤工作三到四个小时’,ps此处算上交通耗时, 大城市耗时更多, 小城市无疑会更高效一些。

那么, 再加上乳茶,最多、最多就是日常再增加半个小时至一小时的工作量而已。

基于此,沁然这次的加薪幅度听起来不多(三五百、七八百等等),可只要是在沁然有一两个月以上工作经验员工,就没有不满意的!

【只要能够继续加工资,公司再开发两款新品都不在怕的!】

如果路楠能够听见这大部分员工的心声,应该会笑眯眯地告诉他们:“别慌,等到乳茶的销售有起色之后,咱们的纯茶饮料就会安排上。保证尽快响应你们的诉求!”

何为有起色?

路楠将未来会主动联系公司招商部的意向经销商和联系过后决意签订合同的经销商数量划分了一个数据范围,等到这个数据和新品品鉴会上的数据达到二比一、同时经销商合同金额呈几何倍数增长之后,就代表沁然的乳茶在终端市场已经立足,该开始推新品了。

至于公司的下一个产品为什么选择纯茶饮料?

其一是因为华国人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的缘故,茶饮料在国内一直有着良好的消费市场,只是沁然去年刚创业的时候如果一头扎进茶饮料市场,不论是做无糖还是甜腻类似冰红茶的茶饮料,都难和行业巨头抗争。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沁然的品牌影响力扩大了,有了在茶饮料行业巨头威压之下争市场的能力,而且无糖、微糖的茶饮料可以继续保持沁然品牌一贯的理念,丰富公司产品线;

其二是因为公司在为乳茶饮料研发生产做准备的时候已经考察了滇省、闽省两个产茶大省,对两地茶叶的大宗供货价格和品质了解得七七八八了,再去选供货商,可以节约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有了乳茶饮料关于茶叶的需求量,公司和茶叶供货商谈后续的供货价格会更有底气;

其三则是路楠本人的一点私心,余安市山清水秀,山地同样种植了不少茶树,只是没有前两省份的茶叶那么大的名气。沁然开始做纯茶饮料,可以为余安市农副食品产业尽一份心力。关于这一点,抛开善心,还因为她将公司总部搬走了,另外‘补偿’当地政府一个茶饮料生产基地,又可以解决至少两三百人的就业问题,等到未来扩大生产线,肯定还会继续招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整个九月,路楠安排得满满当当,攒下来的登机牌厚度超过一寸,即便是在蓉城逗留了两天一夜,只来得及和陈骁睡个觉(大雾),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

等到国庆前夕,路楠和下属们终于回到京市。

这也让电话频频约她但每次都谈不了几分钟的虞秀丽终于松了一口气:“路总真是太辛苦了,我知道一家养生会所不错,不如一起去放松一下?”

↑对方现在这个态度,和先前端着架子的模样完全不同。

路楠是挺好奇的:按照我与虞秀丽未来似乙方和甲方的身份,对方就算真的看清楚了形势,也不至于对我这么殷勤。所以,我不在京市的这段时间,百货零售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路楠在电话这头笑眯眯地答应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