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十字路口再见(1 / 2)

加入书签

在杨梅忙着当心理导师给马桃枝洗脑的时候,马季礼已经陪着老祭酒前往了奉天府。

之前因为《赦荆钗》的爆火,各地书铺都与墨趣书坊建立起了合作。

奉天府这边原先有一家纸坊,只是在年前的那场大雪灾中被损毁压垮了。

纸坊在灾后也并没有得到重建,据说纸坊的主人在雪灾中身故了,家里的财产,也被流民洗劫一空。

奉天府原先的知府救灾不力,被皇帝摘了乌纱帽。

重新上任的知府任雨生,算起来也要叫老祭酒一声老师。

任雨生不是老祭酒亲传的学生,但老祭酒是任雨生当年春闱的总考官。

按照大昭尊师重道的礼仪规矩,担任总考官的老祭酒,便是那一届春闱进士们的恩师了。

任雨生之前在江南道那边担任了六年的县令,年前被调回京城叙职。

内阁对他在任期间的绩效点评还不错,皇帝原想留他在朝做个户部郎中。

刚好奉天府出了那么大一场天灾,奉天府知府的表现也是让皇帝极为恼火,索性便让任雨生出任奉天府的新任知府,直接走马上任了。

宋崇文在吏部任右侍郎,任雨生被皇帝任命为奉天知府的时候,他便给恩师老祭酒送了一封信。

老祭酒是挺为任雨生高兴的,觉得这个时候外放比在朝中夹缝生存更自在一些。

任雨生到了奉天府安定下来后,也给在锦州府颐养天年的老师写了一封信,将自己的近况说与老祭酒听。

他听说老祭酒在锦州府创办了一个叫‘明报’的民间刊物。

他想要邀请老祭酒也在奉天府同步发行‘明报’,传递一些有利于民生发展的言论,这样,也会有利于奉天府的发展重建。

老祭酒都这把年纪了,并不太想要折腾。

但他听说奉天府那边的纸坊如今荒废着,已经被官府收回了产业。

任雨生想要将纸坊以官商合作的模式重新修建开业。

这样,纸坊若是重建,每年收到的分红直接充盈府库,可比度支司每年收到的那点利税要多得多。

而老祭酒这边,纸张的稳定低价供应,同样是他的刚需。

墨趣书坊需要大量的纸张,造纸技术若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便能从源头上降低书本的成本。

这对墨趣书坊,对民报的未来发展都是有利的。

老祭酒几经思量后,决定接受任雨生的提议。

他与任雨生书信往来几次后,确定了双方合作的方式。

纸坊有一半的产权属于奉天府衙门所有。

每年在刨除掉纸坊的所有开支后,官府拥有纸坊利润的三成收益。

纸坊原有的造纸技术,以及纸坊造纸的匠人,归属权和管理权,都属于老祭酒这个合作者所有。

纸坊的运营管理以及发展方针,由老祭酒独立掌控。

说白了,官府就是占了个官方合作的名头,每年只拿一定比例的分红,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就是了。

这种只拿钱不指手画脚,还能借势的合作方式,对老祭酒而言是极为友好的。

老祭酒亲自过来与任雨生签订了合作的契书后,墨趣纸坊和墨趣书坊便在奉天府正式挂牌了。

马季礼忙前忙后,等纸坊和墨趣书坊两边都揭牌开业后,这才有工夫停下来好好歇一歇。

他想起来自己来了奉天府也没有跟娘说一声,怕娘会担心自己,便提笔给杨梅写了一封信,让手下的人送去驿站,加急送回善水村去。

马季礼接下来还要准备马幼薇新话本故事的宣传工作。

他在屋里休息了一个时辰,便起身去了工坊。

《凡女仙途》的传单,已经开始印刷了。

这一次,传单上绘画了精美的升级图,从主角叶小芳土到掉渣的农女造型开始,一步一步的变化、改造、升级。

最后一帧是叶小芳飞升的造型,白衣飘飘、绝尘脱俗、姿容秀雅,仿若谪仙。

光看这图,就有种丑小鸭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了白天鹅的励志感。

马季礼很满意的露出了笑脸,心说刚刚自己的信寄得有些急了。

要是晚一步,还能把这传单放进去,也好给娘和姐姐一个惊喜。

不过这传单届时也会在锦州府那边同步派发,娘和姐姐到时候也会看到的。

马季礼巡视了工坊一圈,便准备去街上逛一逛。

奉天府虽然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可雪灾带来的损失,让这个府城元气大伤。

城中倒是还好,周边一些镇子村庄,可就萧条多了。

马季礼骑着一头毛驴,慢悠悠的轧马路。

走到一处十字路口的时候,他发现那儿堵了一圈人墙。

马季礼过不去,便找了人询问。

一位热心的大娘对他说:“是两个姑娘吵起来了。”

马季礼看到在三哥马叔明身上发生过的各种算计,特别是上一次三哥险些被祁阳下料断了前程的那一出,更是震碎了他的三观。

马季礼决定自己也要离女人远一些。

他倒没有像马叔明那样因噎废食,产生了什么恐女症,只是想在正式娶妻之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