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雍州刺史(1 / 2)

加入书签

<div id="tet_c">待杨清重新回到位置落座后,诸葛亮道:“明之,汝适才不愿说出想法,是不是在避嫌?”

“嘿嘿,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丞相啊。”杨清无奈地笑了笑。

诸葛亮道:“威公举荐了陇右本地士人,而幼常则举荐廖元俭这位荆州人氏,汝等的想法是三个郡正好本地人一个、荆州人一个、益州人一个,所以轮到汝这个益州人之时才不好意思说出心中的人选,是不是啊?”

“额......回丞相,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诸葛亮起身来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庭院,道:“这话怎么说?”

“回丞相,清不知威公和幼常是不是这般想的,清一时间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轮到自己时忽然发现我心中的人选正好是个益州人。

这样一来就恰如丞相所言我等三人在一人举荐一个州的官员,如此一来清的推荐似乎就真有徇私本州人氏之嫌,故而不好再说出口了。”杨清也起身来到诸葛亮旁边解释道。

诸葛亮叹了口气,道:“朝中确实有党派之分啊!”

“丞相,此乃不可避免之事,不可强求众官是铁板一块。”杨清宽慰道:“不过,与其说是党派之分,不如叫籍贯之分。

除了少数人,我大汉上下众官都是一心为公、想要兴复汉室的,这岂不是可以看成皆为一党?就比如清虽然是益州人,但我与幼常他们这些荆州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明之啊明之,若是我大汉所有官吏都是你这般想的,那该有多好。”诸葛亮感慨道。

不过二人皆知这是不可能之事,对望一眼,都微微摇了摇头,同时无奈地笑了起来。

“说说吧,汝心中的人选是谁?”

杨清沉吟片刻,回道:“现越巂太守张嶷,清以为可将此人调至陇右任职。”

“哦?张嶷?你的老部下?”诸葛亮似笑非笑地看着杨清道。

杨清被诸葛亮看得有些心虚起来,支支吾吾地道:“的确是清的老......老部下,还是益......益州人氏,丞相若是觉得不妥,那......”

“说说你的理由。”诸葛亮淡然一笑,打断了杨清。

杨清道:“张嶷勤政爱民,见事明决持重老成,又颇有将略,最是适合在陇右这等民风剽悍之地任职。清以为陇右虽定,但伪魏必会再来争夺,故在陇右的郡守还须擅长领兵打仗。

张嶷的兵法韬略丞相在南中也是见过的,这几年他在越巂的政绩年年都是上等,因此清认为此君调至陇右做个郡守还是绰绰有余的。”

“做个郡守绰绰有余?你小子现在的口气都这么大了?别忘了,你小子当前也还只是个郡守。”诸葛亮没好气地瞪了杨清一眼。

杨清讪讪地笑道:“我不是想着这回北伐自己也颇有微功,回去之后天子应该会给我提个一两级吧。”

“哼,你小子想得倒是挺好的啊。”诸葛亮眉毛一挑,缓缓地道。

杨清咧着嘴笑了笑:“嘿嘿。”

“张伯岐确实是个能吏,调他到陇右倒也合适,只不过......”

杨清急忙道:“若是因为清和张嶷都是益州人,丞相不好决断,那就当清妄言了。”

“哼,汝以为吾是那种在意籍贯亲疏的人?汝内举不避亲,吾自是省得。”诸葛亮郑重地说道:“更何况对天水广魏南安三个郡太守的安排,吾本就是打算挑选一个本地人、一个荆州人、一个益州人的,张嶷这个益州人正合吾意。”

“啊?丞相也是这样想的?”杨清惊道。

诸葛亮道:“哼,汝三人确实聪明,倒是把我的心思猜了个透。”叹了口气,又道:“朝局如此,吾也不得不平衡朝政啊。”

杨清默然无语,心想一个团体就算目标再一致,其内部也总是会分出派别的,纵然以诸葛亮这等大才也不可能消弭此事,能做的只有将这种内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又听得诸葛亮说道:“汝举荐的这个张嶷倒是举荐对了,有此人襄助,汝今后在陇右也会轻松许多。”

“伯岐确实是个好帮手,有他辅佐日后在陇右我......”说到这里,杨清总算反应过来:“啊,丞相您刚刚说什么?我今后在陇右?”

“是啊。”

“可是我在陇右干什么,过不了多久大军不就要回汉中去了吗?”

诸葛亮笑着道:“大军是要返回汉中,不过汝恐怕就不用回了?”

“这是为何?”杨清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小子不是想提上一两级吗?吾准备上奏天子,表你为雍州刺史,大军走后,陇右就交给你了。”

杨清震惊道:“这......我做雍州刺史啊?丞相,清适才所言只是玩笑话,只要能兴复汉室,清何谈个人得失?”

“嗯。”诸葛亮欣慰地说道:“你的品性我早已晓得,雍州刺史一职由你担任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必推辞。”

听到诸葛亮都这样说了,杨清也不再虚伪地谦让一番,拱手应道:“是,丞相放心,清一定不负丞相之望,替朝廷将陇右看好。”

“好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