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新作物推广(2 / 3)
比兴奋。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光是得到了种子还不够,想要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栽培才可以。
原本林敬心中有一个很理想的人选,那就是明末时期的农学家——王象晋,若是由他来负责这件事,大事自然已定。
此人原本是山东济南新城县的名士,万历三十二年得中进士,只是因为一些事情得罪了朝廷权贵,导致仕途坎坷,而他本人则将一身的才华都灌注在农作物上,自号农居士。
后来王象晋虽然重新起复,可是也时时不忘农本要义,经常寻找机会到农村了解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及生产情况,常常还亲自下田去获取第一手的农业资料,甚至还自己专门开辟了一块园地,亲自动手种植花木和农作物,并且还花了十年时间,写了一本农业著作《群芳谱》。
这名字听上去虽然有些不太正经,但却是一本真正的农学著作,堪称汇聚了天下农学大成,里面按照天、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岁、花、卉、鹤鱼等12个谱分类,并且详细记载了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栽培、利用、典故和艺文,堪称是一本真正的宝库。
在这一本书当中,甚至还记载了番薯的种植方式,原本番薯在万历年间就已经传入了福建,而王象晋获悉后即多方设法引入栽培、试验,里面记载了关于种植番薯的一系列方法,甚至还有贮藏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原本历史上,王象晋一路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直到崇祯十一年,古稀之年的他才辞官回到家乡。后来明廷灭亡之后,王象晋的次子王与胤、三子王与朋都为国殉难,而他本人伤心欲绝便从此归隐田园,不见外客。
此外还有一点,大名鼎鼎的王士镇便是王象晋的孙子。
原本像这样的一个人才,正是林敬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但问题就在于,尽管王象晋眼下在山东新城老家隐居,可是他本人是嘉靖四十年的生人,到如今已经有八十三岁了,放在古人里面已经是祥瑞级别了,还能不能折腾得动还是一个问题呢。
想到这里,林敬便微微有些头疼,不过他很快也做出了决定,那就是亲自上门看看,这位老廉颇还能不能上阵厮杀。
不过林敬也做了二手准备,便派人将左中允林增志唤了过来。
林增志自从到了山东之后,便一直扎根在衙署之中,协助吴伟业协调地方政务,整个人都忙得脱了相,因此当林敬见到他的时候,却顿时吓了一跳。
“任先,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对于自己的心腹大臣,米慈娘一向不吝啬言语上的夸奖。
林增志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殿下如此夸奖下臣,臣实在心有惭愧,如今山东地方凋敝,百姓民生也都陷入了困境,若说臣无动于衷,实在是良心让狗给吃了......因此,臣不觉得劳累,只觉得为百姓做的事情实在太少。”
林敬轻声叹口气道:“任先啊,你能这么想就已经很好了,眼下想要改变百姓们的处境,绝非一朝一夕的时候,饭要一口口吃,事情也要一步步做,只要还在往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么迟早有一天局面会发生变化的。”
林增志抱拳道:“殿下教训的是。”
朱慈熄继续道:“眼下倒是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口粮问题,还需要你来做。”
紧着这,林敬便将新作物的推广简单讲述了一遍,然后才叹气道:“我准备明日去新城县拜见王公,只是事情还需要你先去做,目前暂时可以先安排在一些边角地以及贫瘠的土地试种,不必一下子将规模放得太大。”
林增志若有所思地说道:“殿下说得是,新作物到底能不能种出效果现在还无法判断,不适宜用来冒险,还请殿下放心,这件事臣马上去统计山东各县的贫瘠耕地,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次日清晨,林敬携带一众侍卫随从前往新城县,陪他一同前往的官员便只有林增志一人,这一次主要还是以探访为主,倒不适合大张旗鼓。
新城县就位于济南府以东,距离新城县不到两百里,在一众随从骑马全力赶路下,还没到天黑就已经抵达了新城县。
而对于林敬的来访,新城县令盖渝则是吓了一大跳,他原本还不敢相信,后来在确认了林敬的身份后,连忙跪在了地上。
“下官新城县令盖渝见过殿下,殿下千岁万安。”
新城县衙大堂内,林敬伸手接过来下属准备好的热毛巾擦了一把脸,这是他平日里的一个习惯,也能减轻不少疲惫感,让人变得精神一些。
“盖县令,你先起来吧,我这次突然前来,倒不是为了故意吓你,实在是为了王家而来。”
林敬将毛巾递给了身旁的下属,才望向一旁跪下的盖渝,意味深长地说道:“盖县令在新城做了好几年的官,应该对当地了解不少。”
一听说太子殿下对王家感兴趣,盖渝内心的紧张顿时减轻了不少,便连忙爬起来虚虚地坐在了一张凳子上,屁股都不敢完全放下去,老老实实地开始介绍着王家的来由。
根据盖渝的介绍,新城王家何止是新城的传奇,简直就是齐鲁名门望族之意,被称为“江北青箱”,原因便是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