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清净经(1 / 2)

加入书签

黑板最上面写着三个字,“清净经”,而再看下面的内容,许广陵不禁微笑起来。

这应该就是凌霄宗的入门典籍之一了,类似于地球上华夏古代的童蒙书籍,如《三字经》《千字文》等等。

入门典籍水平低的话,不意味着这个宗门的水平就低。

因为它可能是宽进严出,只有一层层修行上去,又或者通过一次次各种各样的选拔,才能一步步接触这个宗门的核心传承。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但如果入门典籍的水平就相当不错,那这个宗门的水平,也大概率会相当不错。

而从现在的这篇《清净经》来看,许广陵感觉,他应该是进入一个大宗门了。

清净经的文字不多,全篇不过三百多字,不过深得言简意赅之理。

这也是必然的,言越简,越易背诵。

就以华夏古代的《老子》与《庄子》而论,二者的水平高低及受欢迎度暂时不提,但会背《老子》的人,一定远远超过会背《庄子》的人。

没办法。

《老子》不过几千字。

《庄子》多少字?

几万字!

几万字的内容,不是不能背诵,但它显然超出了“诵读经典”的范畴。

其实《老子》都已经很长了,但它分成很多章,每章不过百十字,分章成诵的话,还是可以接受的。

只有短,才能熟记脑海,然后如同论坛帖子的置顶一样,始终“置顶”于意识的最活跃处,然后朝夕默诵之,日日受其浸润,这才叫“入门经典”。

此时黑板上的《清净经》,符合这个条件。

一是篇幅少。

二是内容全,完全涵盖且切合了“清净”之旨。

作为调适心性的入门之物,最为恰当不过。

院中的一百多个小孩,俱都在紧张默诵着黑板上的字,有的不停地轻声喃喃着,有的紧闭着嘴巴,眉头也紧紧锁起,也有的两手撑地,上身前俯,眼睛大大瞪着。

如此等等,形态不一而足。

许广陵安静坐于其中,目光平行望着前方黑板,心神,却是入了定境。

整个身心意识,进入了一场名为“清净”的天人合一程式。

其意识中,第一世,第二世,以及此第三世,一切有关于“清净”的内容,这一刻,俱都被调集出来,然后作为种子洒下。

所谓天人合一。

“我”,是泥土和种子。

“天”,是阳光和雨露。

并非是有形的元气或灵气等物,而是无形无象却又确实存在的冥冥杳杳之物,在许广陵深入定境的情况下,如雨如雾一般,对他拿出来的那“种子”进行浸润。

而如果更进一步,浸润的就不止是心神和意识了,更是可以包括整个身心。

那就不是意识孕育了。

而是仿佛醍醐灌顶,也可以命名为“瞬间成就法”。

如果许广陵真的这么做了,接下来,天地之间,无尽无量的元灵之气就会以他的身体为中心向这里聚集,叶小叶的这个身体,也会沿着修行体系一路直上、直上、直上……

许广陵当然不会这么做。

所以天人合一的程度,被限制在了仅仅用于意识孕育的层次。

第一世的地球上,如果有什么树最符合华夏古代传说中“仙树”的概念,那毫无疑问是中国的桑树。

古桑树的寿命可以很长,如果环境适宜,又不受戕害,活过几千年并非难事。

这是其一。

而其二则是它的叶子和果子(桑葚),果子是“盈”,叶子是“清”,两者配合使用,简直可以完全贯穿一个修者的修行过程,把它命名为“修行树”都不过分。

第一世,在横断山脉时,许广陵一开始种它不过只是因为它的叶子是一味中药,而它的果子又可以供两位老人酿酒之用。

所以在种下的很多草木中,桑树是其中之一。

却也只是等闲之一。

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它的特殊之处,是许广陵后来为了两位老人之便,在梦幻之城的聚元聚灵大阵的一个阵眼专门培育了一棵桑树之后,才发现的,才发现它是那般的非凡。

而世俗培育的桑种,寿命不过短短几十年。

缘由何在?

因为弃“体”取“用”。

世俗培育桑树,是为了用它来养蚕,所以树身越小越矮则越好,而桑叶越多越茂则越好,最好是采了就生,一年四季可以不断地反复地采摘。

这个现象又或其中的道理,可以完全地移用到修行方面。

修行的根本宗旨不过两个字,“向上”。

意识及心神的内容不提,单提“身体”,身体想要向上,其实也很简单,不过两个词,“开源”,“节流”。

开源和节流两个都很重要。

但哪个更重要呢?

不同的阶段,重要性是不同的。

有了一定的水平和层次之后,开源是最重要的,是修行的根本方向。

但在入门之初,必是强调节流。

任何不强调“节流”的入门指导,必是异端,必是邪说,也必将修者导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