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聚元聚灵!(1 / 2)

加入书签

确实是风眼。

有风眼,是因为起风了。

当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风,而是正如两位老人之前观察到的那样,这风,没有影响到大部分树木,却让其中的一小部分,摇摇而动。

不是吹动。

而只是,让它们“舒展”。

大地山川之气和草木之气,这是许广陵很早以前就发现的两种东西,并且,他将它们粗暴地说成是“雾气”。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没有雾气那么明显,更没有雾气那么粗壮,它们是隐约的、婉约的、绰约的。

但它们确实像是雾气一样,散散漫漫地遍布或分布在大地上。

大地山川之气是遍布的。

草木之气是分布的。

但不管是遍布还是分布,它们都是散漫的,是毫无目的性、指向性或者说活性的。

然而现在……

它们活了。

如果站在山顶,许广陵日常所站的山顶,并且也有着许广陵一样的目光和视界,然后就可以看到,从山脚到山腰到接近山顶,本来是一片茫茫漫漫的“白雾”,但现在,白雾中,起风了。

风起青萍之末。

也是和两位老人日常交谈,许广陵才知道“萍”、“苹”又或“蘋”其实并不是一种东西。

浮萍是一种东西,它有根,但并不能起到固定的作用,能被风吹走,故有词叫萍踪不定。

白苹又是一种东西,它的根扎在水底,它的茎侧伸水中,它的叶平铺水面。当初在春城,许广陵也游览了云大,然后便在其院内发现了几个水池中,栽种了这种东西。

四叶蘋又是一种东西,它的叶柄是伸出于水面的,叶柄上,对生着四片小叶,所以也叫“田字草”。

这种草,清凉去火可入药,可以用来治口腔溃疡,也可以用来辅治扁桃体发炎等,是一味颇为不错的中药。《本草纲目》中收录了这种草,但遗憾的是,它的描述出错了,它把两种完全不同的萍,混淆成了一种东西。

这也是两位老人会和许广陵谈起这段话的原因之一。

现代用语中,“萍”、“苹”、“蘋”,统归为“萍”,而三种萍,都可以称为青萍。——因为它们的叶子,都是青的。所以不止是古人搞不清,现代一般人,更是一头雾水。

风起青萍之末,这里的萍,既不是浮萍,也不是白萍,而是田字草,或者说四叶菜。

许广陵的这盘大棋,隐约之中,正是受到了这三种萍的一些影响。

他的一些灵感,最初,正是从这三种萍的区别而来的,根据它们的不同性状,许广陵深思熟虑之后最终敲定了,风,究竟从何而来。

从池塘而起的风,极细,极微,就如烟薰缭绕一般地,漫上了种植着蒲公英的区域带,而后,这风壮大了一些,以轻拂的方式,拂过了蒲公英内里的金银花带,而后,这风又壮大了一些。

然后,这风,拂过桑林,拂过松林,拂过果树林,拂过竹林……

它们盘旋着。

从山脚而起,然后,以大体转圈的方式,旋移而上,并在这种旋移的过程中,逐斩扩大,最终,一路上,形成了或大或小的“风眼”。

而许广陵之前抛扔种子的地方,正是从山脚到山腰再到近山顶的这广阔地带上,那个最大的风眼。

在这个风眼中,大地山川之气,草木之气,完全没有许广陵的操控,而自行地聚集,或者说被聚集,然后形成一个高速旋转着的“漩涡带”。

当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漩涡带形成之时,宣告着许广陵的这盘大棋,大功告成,也宣告着他最初的设想,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用神奇点、传说点的语言来说,他在这无名山中,以一个大宗师的高度,经过长久而又细致细微的观察,经过潜心的学习,经过漫长的推敲和思考,再经过一点一点零敲碎打的实践,终于,化设想为现实。

在这无名山中,架设出了一座大型的“聚元聚灵”大阵!

此阵,以大地为阵盘,以这座无名山为阵基,以无以数计的草木作为……作为……

作为什么呢?

载体?功能部件?中转并运营点站?

反正怎么称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草木的作用下,这漫山遍野的大地山川之气及草木之气,也即元气和灵气,不复为茫茫漫漫,而是有方向地运转着。

而就在这种运转中,它们在精巧至极却又妙合天然的一些安排下,在一些地方,“聚敛”。

那些聚敛的地方,有“聚元点”,有“聚灵点”,也有两种皆集的“聚元聚灵点”。

暂时,其实还谈不上完全的大功告成。

严格地说,只能说是许广陵的设想成功了,这是一条已经被证实可行的路子,而其中的具体安排,则还大需斟酌和重构。

之前种下的那些草木,甚至包括大规模的蒲公英带等,都需要重新规建。

但这真不算什么了。

许广陵之前下这盘棋,如果说难度是一百的话,那么现在对这盘棋进行复盘,并在复盘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使之最大限度的合理并完美,对一个大宗师来说,其难度,最多也就是一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