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各自的推进(1 / 3)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这一次周云带去戛纳的三部华语影片,再一次获得了海外片商的青睐,曾经这些靠创作者个人热情和倾家荡产筹出来的拍摄资金拍摄出来的作品,从来没有任何稳固的销售渠道,拍完之后,要么低价卖给视频网站,要么压箱底积灰,如今,周云工作室开始做推手,将这些个人化程度极高的作品推向海外,到底是她本人的明星光环帮助她做到了这些,还是我们的市场极度缺乏一批有能力的推手,将我们的这些作者电影,推向海外?” 周云看到这则报道,有些无奈。 虽然说她这一次确实把带出去的三部影片都推介了出去,卖了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权,但说到底,都是低价卖的。 没有明星,不是名导,也不是戛纳系的作品,大家愿意来看看,完全是冲着她的名字来的,而知道不是她主演的电影,大部分都失去了兴趣,偶尔有感兴趣的,看了作品,出价也很低,甚至出几万美金的都有。 不过,对这些作品来说,蚊子再小也是肉。 如果有机会让这些创作者得到一些收益,周云也乐于卖出去。 所以,这三部作品加起来总共卖了不到200万美金的成绩,周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提。 其实美国、英国这样的大市场,基本上没有卖出去。 人家懒得花几十万美金买一部看不到市场前景的文艺片回去,哪怕它最后能盈利,跟同期付出的精力相比,也得不偿失。 但这些收入对电影的导演们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 —— 宋迟跟吴成宝一商量,决定去接触周云带出去的这三部电影的制作公司,想要拿下国内的发行权。 果然,虽然把海外发行权谈给周云了,国内的发行却始终没有公司接盘。 宋迟和吴成宝是想要用这三部电影来验证一下他们对文艺片市场的猜测——而这三部电影是周云从很多片子里挑出来的,质量是过关的。 但拿下发行权之后,如何去做一部文艺片的宣传和推广,他们却是一头雾水。 零宣发上映基本拿不到排片,这是常识。 宋迟和吴成宝一边跟人继续谈着《将云台》的事,一边琢磨着怎么做这三部文艺片的宣传。 最后,他们决定先拿出《花开无果》这部电影投石问路。 第一件事,给电影改名字。 “没有人会去看一部叫《花开无果》的电影。”吴成宝非常坚定地对这部电影的导演说,“我们希望你再给我们几个备选的名字。” 这部电影的演员,全部都是新人,导演,更是个纯新人。 但是,电影确实拍得不错。 这讲的是一对好朋友徒步穿越荒漠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回顾他们之前发生的种种事情,争吵,和好,又一起面对生存危机,最后互相谅解。 典型的文艺片。 周云当初看中这部电影,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制作很精良,而且,两个人的台词也写得很干净,不矫揉造作。 她最怕这样的台词。 整个观影过程,周云都觉得舒服,像读一篇散文。 当然,两个年轻男演员都很青涩,几乎没有演技可言,算是本色出演。 可因为他们也几乎都是本色出演,周云就像看纪录片一样,一下就接受了他们那种非演员表演式的调性。 宋迟和吴成宝最后决定,让这部电影走点映的路子,慢慢发酵口碑。 其一,联系高校电影社团,在高校做专场放映活动,仍然要收钱,但只象征性地收五块钱,150-200个观众,基本上可以跟高校场地租借费对冲掉,然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影评,就有机会免费获得《将云台》的电影票。 其二,在部分合作影院做点映活动。 其三,安排媒体放映。 以上都是为了让口碑慢慢发酵。 既然没有名导和明星可以宣传,那就只能从电影本身上下功夫。 尤其是第一点,宋迟的公司只有以前宋迟到高校活动的时候认识的人,没有形成稳定的联系渠道,不得不花了大力气收集各个高校电影社团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然后,一家一家去谈,去聊。 幸好,有宋迟做招牌,大家一听是宋迟的电影公司,都选择愿意聊下去。 这是一个非常费力气的举措,但是如果真的能够建立这样的联系渠道,对以后每一部电影的宣传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吴成宝第一时间想到了周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