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4章 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1 / 2)

加入书签

“发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

这是在有关清朝的影视作品里面,经常可以看到的片段。

在清朝的前期,寒冷的东北、蒙古和湿热的云贵、岭南地区,这些都是贬戍官员流放的“圣地”。

选择在这些地方,发配官员,一来是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告诫在位的官员,引以为戒。

二来也能够为偏远地区,带去需要的人才,贫寒地区没有人想去当官,只能是通过流放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在历朝历代,都会有大量的人才,被流放边疆。

到了乾隆时期,疆省初定,这里即不缺东北蒙古的严寒,又不缺云贵岭南的酷暑,然后这里又更需要发展。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疆省便取代东北蒙古,云贵岭南地区,成为新的流放圣地。

根据统计,从乾隆朝开始流放至疆省的官员,仅是巴里坤地区,三年间就高达四百八十人,另外在乾隆三十一年,从甘省发往疆省的犯人,更是高达一千多人。

就是在这一千多人里面,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才子,《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而在他之后,还有一位同样才名远播的才子,也被流放到了疆省,这便是清代文学巨擘洪亮吉。

早年的洪亮吉,便以诗词闻名,曾和黄景仁这位号称“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的,并称为“二俊”。

和有“天下奇才”之称的孙星衍,并称“孙洪”;和黄景仁、孙星衍、杨伦、赵怀玉、徐书受、吕星垣七人,并称“毗陵七子”。

不过洪亮吉在被流放疆省百日后,就被嘉庆皇帝以祈雨为由,将其赦免。

虽然在疆省待的时间极短,但是却留下了不少佳作,有生动描述流放之路风物的《万历荷戈集》。

有记述伊犁不可多得史料的《伊犁纪事诗》,更有详细记录伊犁风土人情的《天山客话》。

特别是祈《伊犁日记》更是印记录严谨,内容详实,屡被等描述疆省的专著引用。

为后了解疆省,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王小涛此次要去的,就是洪亮吉在流放此地百日内,所居住的地方。

根据野史记载,洪亮吉在被流放的时候,可是抱着在疆省这边,孤独终老的想法,所以被流放的时候,带来了全部的积蓄和收藏。

却没想到,只是来到疆省不足百日,就被嘉庆皇帝赦免。

但是来时足足用了几辆马车拉东西的洪亮吉,在回去的时候,却只有一辆马车随行。

……

整个疆省,因为经纬度的关系,天会比天都城要晚几个小时才完全黑。

即便是晚上十点钟的时间,这里才只是相当于,天都城晚上大概七点钟的样子。

接近哈密市区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钟,这个时间的天色,才算是彻底昏暗了下来。

透过车子后视镜上面,一路传来的灯光,王小涛缓缓的眯起眼睛,在一个僻静的路段,将车子停了下来。

打开车门下车,进入到一个小胡同内。

停下脚步,王小涛转身回头,望着空荡荡的胡同,冷笑着眯起了眼睛。

“出来吧,跟了这么久。”

随着他的话语刚落下,黑暗中有人面面相觑。

布买皱眉压低声音说。

“这小子这么灵敏,竟然发现我们了。”

这种跟踪人的事情,对于布买他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干过的次数太多太多了,而且从来没有被发现过。

而且这一路跟踪过来,他们还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却没想到,居然还是被发现了。

本来他们还在好奇,这车子开的好好的,怎么突然下车往胡同里面走?

不过当时他们并没有多想,还在为此兴奋,只觉得可能是尿急。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好事,胡同里更僻静,方便动手。

却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是为了在这里等他们!

“既然一路跟来了,就别再躲躲藏藏的了,不出来你们能交差吗?”

当王小涛的声音,再次响起的时候,布买对左右打了个手势,自己起身当先走了出去。

对方发现了自己,然后还敢这么做,这让他很是好奇,被跟踪的这个年轻人,究竟是哪里来的自信。

不过看了看自己身边这么多人,顿时就松了口气,在布买看来,可能就只是一个自大的家伙。

真正让布买好奇的是,王小涛是怎么发现自己的。

带着好奇,布买饶有兴致的问道:“你很灵敏,怎么发现的?”

话落,提着一柄铁骨多的布买,满脸认真盯着王小涛的脸,想要从中看出有些端倪。

然而任凭他怎么努力,都没办法从王小涛淡然的表情上,看出丝毫痕迹。

“从那个地方到哈密市区,一路上就只有你们一辆车子跟在后面,咱们真是顺路。”

王小涛微微一笑道。

“从那时候起,你就发现了?”

“真是个有意思的年轻人,不过可惜了!”

“今天有人花钱买你的命,而且给的价钱很高,不然的话,我还真想拉你入伙。”

布买说完,毫不犹豫示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