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大三百岁(1 / 2)
财政紧张,一切从简,把景行坊新兵营改一改就成了“军校”。
以前新兵营里最高长官只是一名都尉,名叫马少方。可现在突然出现五名高级军官,马都尉连坐进会议厅的资格都没有。反而是每个人都能指挥他,把他忙得脚打后脑勺。叫苦连天。
军校祭酒由五大将之一的赵亚夫亲自担任,可是赵祭酒只是在学校剪彩的那天过来一次,然后他就不来了。在苏御看来,赵亚夫就是京都安保总司令,他位置特殊,当然不能成天待在学校里。而京统特务头子苏御作为执行校长,就成了学校里的日常首官。
苏校长的工作非常忙,为了制定各种明暗规则,可以用“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来形容。还经常把工作带回家里,熬夜奋工,有时甚至一直忙到天亮。据说惹得郡主不大高兴,曾多次派人劝他休息。
发现奴才们劝不动他,郡主亲自去到小西楼,把蜡烛掐灭。可后来又发现苏御竟然藏在小嬛屋里点小油灯继续写。而小嬛屋里封闭,连个窗户都没有。见苏御如此认真,郡主叹了口气,不再管他。
由于军校隶属于京统局,所以大太监洪盾也时不时过来看一眼,也要指手画脚地说上几句。由于他担任过御马监,所以对军队倒也熟悉,不能说他是外行。而且在某些方面,他也颇有心得。据说昨天他心血来潮,还跑到训练营给新兵上课去了。
苏校长要求,每年年初统计全年退伍人数,然后根据退伍人数提前招兵。比如今年,由于刚刚发生过三场哗变,因此招收的新兵多达一万人。预计一万人中,经过第一批筛选,只留下一千人,聚集到训练营里。其他新兵直接送到八关服役。
当然,现在刚开始张榜招兵。各道府招兵还没送来,而洛阳这边也只有五百多人报名。通过第一轮筛选,军校只留下四十多人。值得一提的是,梁朝的文盲率太高,实在让人头疼。
这帮人经过学习训练之后,还将面临第二次筛选,这次是选拔军官苗子。选拔的时候,除了要考一些基本单兵技能之外,苏校长主要是考文科。而且苏校长出的试题都给人一种“很别扭”的感觉。在四书五经上都找不到答案。而文科考试,还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苏校长称之为《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
且不说面试,就是笔试环节就把一群人搞得头大。比如有这样一类试题,明明是四个不同的符号,可苏校长还是要考生找出不同的那一个。还有列出几句话,让考生们找出最合理的排列顺序。苏校长称这些题目为: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语句表达,图形推理等等。
这与选军官有什么关系,苏御从来不解释。不光对军校里的同仁不解释,连洪盾和杜显贵他也懒得解释。太后看过试卷也觉得疑惑,问苏御你到底在搞什么鬼名堂?苏御说,这些题能把一些逻辑混乱的人筛选掉。而能拿高分者,具有更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将来我指挥他们,更得心应手。
曹太后端坐后殿,沉声道:“你刚才说,估计一年能培养出三十个特务。你这也太慢了,哪年哪月才能把十五个师都渗透进去呢?”
苏御道:“兵不在多而在精。这毕竟是在选渗透型特务,必须慎之又慎。而其他人,我也会酌情选拔,替换掉现在各站里的一些庸才,让京统各站的整体素质提高。”
太后放下试卷:“我让你把京统站增加到十五个,你为何迟迟没有动作?”
苏御道:“五大将口头上支持京统入驻,可是我们的人去了,当地驻军又说没接到五大将命令。依臣看,五大将压根就没打算让京统入驻那七个师。”
“那你有何对策?”
“明年,等这些特务军官毕业之后,先进入八关序列,然后再通过轮换制度,把这些人渗透到郑州、相州、云州的那七个师当中去。让他们在那里活动,成立地下站点。”
“你如何确定这些特务军官的忠诚?”
“臣平时暗中观察他们的言行,还要分析他们的家庭情况,一旦被我选中,他们的家人就要受到特殊对待。一方面给他们的家人提供福利,一方面监控他们的家人。”
“你鬼点子可真不少。”太后挥了挥手,赐苏御一条腰带,并说道:“那你如何保证他们也忠于我?”
终于说到重点了,苏御道:“在臣选人时,都明确告诉过他们,是太后在选人,而不是臣在选。臣,只是一个中间人。”
太后似笑非笑:“你能考虑如此周全,我很欣慰。但这依然不够。我身在宫中,不方便经常与他们接触。但我希望在合适的时候,你能把他们带到我的面前认识认识。”
“臣明白。”
太后突然话锋一转:“这次唐振去往长安,希望唐剑交出兵权,可唐剑却不肯。后来我让花听风带着一颗人头去长安,我估计这次唐剑就解释不清楚了。”
“斗胆问太后,谁的人头?”
“二公子,唐坤。”
唐坤的脑袋不是已经交给唐振了么?
苏御想,这应该是太后和唐振的合谋。这二人不知唱得什么戏,要利用那颗蜡封人头做些文章把唐剑搞下去。或许二公子的死果然与唐剑有关,又或许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