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苏女(1 / 2)
苏家突然分家这事,大部分人都不是很能理解。长子已经是唯一的继承者,又为何做分家的决定?难不成就为了那个不知道能不能活到出嫁的孙女?嗯,还真是。
说起来还得从昭帝临死前的那道圣旨讲起,因为天晟帝政权被辅政大臣和摄政王架空,军权又被摄政王独占,时不时还要受楚流镜的言语侮辱,这帝王至尊当的是苦不堪言。
毕竟是能斗倒一众皇子的人,天晟帝随即也开始私底下揽权,而他最好的合作对象便是世家。之所以世家会选择天晟帝,除了他是储君继位的正统,还有一点便是楚流镜本身同世家有宿怨。当年江湖儿女出身的元清贵妃一入宫便得成帝三千宠爱,将宫中世家出身的后妃们死死压住翻不了身,即便是皇后也得退让其锋芒。
元清贵妃公孙晴来自圣宫,未入宫前就惹了医谷传人莫未寒和灵台山少寺主顾疏侃纷纷倾心,圣宫虽也是江湖势力却比不过传承几百年的医谷和灵台山。但有趣的是医谷和灵台山两大势力纷纷否认了这段情,都不愿意自己的继承者与公孙晴有所瓜葛。
前者是觉得公孙晴与莫未寒相识在先,却同后来者顾疏侃情投意合,而莫未寒却死皮赖脸的跟着他们二人一同游历江湖,觉得稍稍有点丢脸。后者则是因为灵台山都是一群和尚,除了少寺主顾疏侃继位前还需下山历练不曾剃度,但他未来会是个和尚啊。医谷的阻拦这导致了莫未寒为了公孙晴直接叛出医谷,而顾疏侃则是不辞而别,主动离开了公孙晴,自愿回了灵台山成了迦南大师。
奈何公孙晴情根深种,不能接受莫未寒的感情。而这时医谷因为莫未寒的叛出已然牵连了圣宫,而灵台山为了彻底斩断公孙晴和顾疏侃的情缘也在暗戳戳的搞圣宫。秉着两边都不得罪的法子,圣宫宫主公孙休迫于无奈直接将女儿大张旗鼓地送进了好友成帝的楚宫避祸。
是的,公孙晴是公孙休的女儿。据传公孙休与一南疆女子相恋,在成婚当天这女子被南疆人强行带走。之后过了一年,那女子命人将一女婴送到了圣宫,这也就是后来的元清贵妃。公孙休与成帝约好等风波过去了,让公孙晴诈死离宫。没成想成帝竟然对公孙晴一见钟情,直接封了贵妃,封号元清。
某种程度上讲,公孙晴是否为公孙休的血脉还存疑。但她必然有着南疆人的血统。南疆与沧澜乃是世仇,如今的南疆人大多是前朝人灭国后南迁同南疆部落通婚遗留的血脉。南疆人时刻紧盯着沧澜妄图掀起复国大旗。
因此世家紧抓着元清贵妃的身世进行攻讦,试图将其打落成南疆细作。然而成帝始终坚持心意不为动摇,与其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形影不离,甚至为了保护元清贵妃,派兵驻守瑶华宫。据说成帝甚至有过立楚流镜为太子的想法,与朝臣力争后不了了之。
所以对于楚流镜的上位,世家最是头疼。最先投靠天晟帝的世家便是薛家和贺家。这两家太子璟还未出事时,就将宝压在了还是安王的天晟帝身上,将家里的女儿送进了安王府,当然其中也不乏太子璟独宠太子妃,不愿纳妾的缘由。
后来天晟帝登基,贺家女因生下安王楚澈和宁阳公主楚泠,封越妃。薛家女因生下三皇子楚澜,封丽妃。因着两人封妃且生有皇子,连带着娘家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但薛家和贺家一样,都是商贾巨族,单从身份地位来讲远不及陈、顾、郎三家世代簪缨,也不及谢、苏、宋三家书香门第,更不及楚姓的皇室宗族。
苏家长子没甚前途,次子死了,苏老太爷年事已高,这对天晟帝来讲是拉拢苏家的好机会。要不说天晟帝这人恶心,人家父亲为了救你,命都丢了,身为一个皇帝,觉得苏意潋是一个孤女没有太大的价值,而苏老太爷也是一副因次子和儿媳的离世而重病在床、不久于世的样子,连做个表面样子给天下人看都懒得做。
哪怕封个不上玉牒的县主、翁主,再不济给些金银,这些都没有就算了。人家姑娘身子那么弱,给个太医慰问慰问,或者赏些补品,结果愣是什么也没有,就当没有这么个苏姑娘。那苏意潋好不容易回了澜京,在失去母亲后,得知父亲也不在了,本就虚弱的身体接连受创,在亲生大伯和婶娘的照顾下,病的越来越重,到后来竟是连个太医也没请不来,眼看这身体要被硬生生拖垮。
不知怎么的被那郎家二少郎瑾涵得了消息,他借口为苏老太爷请了回春馆的名医进了苏宅,苏家长房自然没理由阻拦,毕竟他们也想不到这朗二少竟与那就剩一口气的孤女有所关联。
可这郎瑾涵一见到苏老太爷就说他进苏宅前就直接报了官,说苏家长房残害二房孤女。病中的苏老太爷这才知道长房面上说不会薄待了苏意潋,但实际上阴奉阳违,巴不得苏意潋死掉。这头长房被怒气冲冲的苏老太爷不带一个脏字的骂了个狗血喷头,另一头朗二少便被人领着带着大夫去了苏姑娘的院子。
也是因为报了官,事情闹大了,即便苏家再爱惜世家颜面,也应该给出个交代。只可惜这事情牵扯到了皇帝,毕竟起因还是在于天晟帝的不公正,所以,这件事被压的死死地,一点水花都没有。还是摄政王出面安抚了苏老太爷和苏家孤女,各种名贵药材和补品送了过去,还让太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