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形势突变(1 / 3)
十月末,天气转寒,落叶纷纷。
中央皇庭传出一道令人心凉的消息,云溪国叛臣,飞云王四王子燕禄山,被人刺杀!
叛军“铁头王”刘庆云当场毙命,其余部将投降朝廷。
诸侯使者全部被被斩,丽水府不战而归。
此消息一出,天下皆惊,谁也没料到会是这种结局。
一代豪强“铁头王”,就此殒命于刺客剑下。
《帝国日报》撰文称:诸侯反臣的末日到了,黎明终将属于大炎!
炎都百姓夹道庆贺,朝廷官员举杯庆贺。
一时间,感叹者有之,唏嘘者有之,拍手称快者亦有之,而对于三十八路诸侯而言,这无异于一场噩耗!
“靖难”大军的核心力量,云溪国部队就这么没了。
他们一路轻装前进,根本就没有携带太多粮草辎重,为的就是不给朝廷反应的机会,快速冲垮所有防线。
然后三十八路大军集结丽水府,依靠丽水府的钱粮进行补给。
只是谁也没想到,最后一道关卡如此难打,不仅损失惨重,还仅仅攻破了两座关卡。
与此同时,丽水府也丢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更大的噩耗随后纷纷传来。
十月三十日,庆府城四路反贼投靠朝廷,举兵奔赴炎都,誓要包围皇庭。
十月三十一日,青州城、牧原县、淮扬府等各路反贼纷纷投降,打着朝廷的旗号向平阳山城和永山镇进发。
十一月初,七十二路诸侯联合发声,支持朝廷镇压反叛,并且严厉谴责诸侯暴行。
而靠近皇庭的十七位诸侯国,得到皇帝圣旨,出兵封路,截断叛臣生路。
如今三十八路大军,一半安扎在平阳山城,一半驻守在永山镇,谁也不敢在往前走了。
永山镇,一处宽阔的宅院。
庭院幽静,落叶纷纷,三十八路诸侯代表分列左右,而坐在首席之人。
并非最强诸侯国野原国大将——阿鲁达,而是毕子国庄毕王,李承高!
这次造反之战,他举全国之兵迎战,已经退无可退。
而座下诸侯代表,一个个面容窘迫。
“这仗不能再打了,我们干脆投降算了,朝廷大军越来越多,我们再打下去没有任何胜算!”
“眼下粮草空虚,兵马难饱,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打什么?早上我就喝了一碗小米粥!”
“不行,必须死战到底,我们好不容易打到这里,距离炎都不过百里,只要我们有决心,一定能打下来!”
“打个屁,你攻城的时候没损失多少人,我的人都死了,连我家将军都被炸死了,我们阿育王国不打了,我们投降!”
“……”
诸侯代表议论纷纷,投降有之,抵抗有之,不过整体而言,气氛略显悲观。
坐在台下的阿鲁达看向李承高,问道:“敢问庄毕王,您怎么看?”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齐齐望向李承高。
这里数他的地位最高,而且一向以博览群书闻名于诸侯,算得上是诸侯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
李承高轻咳一声,说道:“孤的意思很简单:继续打!”
“孤的见解有三点,其一,我们远道而来,兵势强盛,虽然最后遭遇了一点挫折,不过整体上士气十分饱满。”
“其二,永山镇和平阳山城已经被攻下,我们眼前只有一个目标,炎都!只要攻克炎都,天下都会支持我们!”
“其三,我们缺粮,天气遇冷。长时间驻军不动,我军要么饿死,要么冻死;即便是现在回师,路途遥远,粮草辎重也无法满足,还是会饿死!”
“综合以上三点,孤认为,必须打下去,而且是不死不休的打!”
众人听完,顿时陷入一片沉默。
李承高说的话,大家都明白,现如今摆在诸侯联军眼前只有一条活路:置之死地而后生!
“那我们投降就不行吗?”阿育王国新使者站了出来,“以朝廷的仁慈,只要我们发誓效忠,相信皇帝陛下一定会宽恕我们的过错。”
各路诸侯立刻投出“看傻子”一样的目光,死死盯着阿育王国使者。
李承高冷笑一声,说道:“黄口小儿,你懂什么国家大事!你以为这是个人恩怨吗?道个歉就能得到原谅?!”
“老皇帝什么秉性,你们难道不清楚吗?”
“大炎国统一初年,四百多个诸侯国,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已经灭了五十多个!”
“你们觉得,那些诸侯国都是怎么亡的?孤告诉你们,都是我们的皇帝陛下找各种借口剿灭的!”
李承高越说越激动,直接拍案而起,游走在众人之间,指点江山。
“老皇帝看似仁慈,封王纳侯不过是不得已罢了,要不是他年事已高,被灭的诸侯国恐怕会更多!”
“孤夙夜忧惮,不得安眠,日日战战兢兢,生怕老皇帝哪天不顺眼,就把我毕子国灭了!”
“如若不然,孤何必冒死造反?”
众人闻言,齐齐地下了头,他们代表诸侯王而来,其实并不懂得诸侯王内心的恐慌。
不过,朝廷多次以各种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