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诸侯造反(下)(1 / 3)
永宁六十一年,十月初。
毕子国国王李承高布召:中央皇庭受灾,特命三万将士赶赴支援。
监国燕恪批言:无皇命,不得入皇庭!
李承高怒,直言朝中有妖物作祟,惑乱朝纲,蒙害皇帝,并且手中高举大炎皇帝血书。
钦命“靖难大臣”,号召诸侯举兵,打入炎都,解救大炎国皇帝陛下。
此言一出,天下皆变。
信者有之,不信者亦有之,朝廷更是惶惶不安。
“监国大人,李承高无令入炎都,应当视为叛乱,我朝应发兵十万,屠国灭族。”
“老臣附议,只是皇帝陛下数月没有上朝,我等心忧陛下安危,还请监国大人禀明皇上,出面澄清谣言!”
“是呀,是呀,这天下是燕氏的天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皇帝陛下亲临,以正朝纲,匡扶天下!”
“如果陛下再不现身,老臣唯恐诸侯依此为借口,发兵入朝,天下必乱矣!”
“臣附议…….”
朝堂之上,群臣跪拜,不断向龙椅上的燕恪施压。
一时间,燕恪眉头紧锁,目光扫过台下,却没有一个辅政大臣的身影。
兵部尚书张轩还在牢里关着,刑部尚书苏文定已经居家养病,户部在忙着赈灾,礼部暗中在忙着老皇帝的葬礼,能站出来管事的人,寥寥无几。
怎么办?
皇帝爷爷在哪里,他自己都不知道,就是想找人也找不到。
难道自己也要用这个办法吗?
燕恪抿了抿嘴,对一旁的太监使了个眼色,噗通一声从龙椅上栽倒下来。
侍奉太监扯着公鸭嗓尖叫起来,“监国大人,监国大人,你怎么晕倒了?来人,来人,快传御医!!”
台下跪着的群臣齐齐愣住了,谁也没想到偏偏这个时候监国大人也会病倒。
众人一脸担忧,正要上前搀扶,却被太监和侍卫隔开。
燕恪便被台上一个木架,在侍卫和御医的簇拥下快速离开了大殿,只留下一群大臣在殿内面面相觑。
好不容易想出来的逼宫手段,就这么被人化解了?
官员们神色各异。
有的人脸色不甘心,有的人满脸不情愿,还有的人则暗暗松了口气。
只是监国大人病倒了,问题却没有解决。
毕子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率先提出这种大逆不道之言,已经触犯到了朝廷的底线。
如果不将这股反叛之火消灭在萌芽之中,恐怕其他诸侯也会坐不住。
官员们神色忧虑,却又无计可施。
兵部尚书刚被罢免,没有皇帝的命令又无法选任新的大臣,而毕子国又出来挑事,朝中没有一个能拍板下决定的人。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这是萦绕在官员心头的第一大难题。
然而,官员们既没有等到监国大人病愈,更没有等到老皇帝现身,反而等到了最坏的情况…….
十月二日,阿育王国国王卜莎罗响应密诏,尊“靖难大臣”李承高,发兵五万,要求朝廷释放皇帝陛下。
十月三日,庸谷国、野原国、车迟国、上党国等十六路诸侯纷纷响应密诏,会师八十万大军,朝着朝廷直扑而来。
十月五日,发兵入朝的诸侯已经达到二十八位。
云溪国国王燕腾发出倡议,要求二十八路诸侯军队不得扰民,先拿下丽水府叛军刘庆云,向朝廷表明忠心。
诸侯王纷纷应诺,兵锋直指丽水府。
与此同时,炎都《帝国日报》发问,痛批二十八路诸侯狼子野心,打着“靖难”旗号造反作乱,想要瓜分天下。
除此之外,该报纸不知从何处得来消息,痛斥飞云王燕腾吃里扒外。
将飞云王勾结“铁头王”刘庆云的秘密消息全部揭穿,表明诸侯攻打刘庆云是假,就是想在丽水府会师,以大军之威强攻炎都。
一时间,天下哗然,百姓纷纷痛骂不绝,诸侯使者驿站都被烧掉。
原本享有“靖难”之名的诸侯们,这下彻底傻眼了。
所有人都在问:《帝国日报》背后,到底藏着何方神圣?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燕禄山手里紧紧抓着一份报纸,报纸头版标题就是「白眼狼飞云王,生为陛下义孙,却是假仁假义」。
“我收买刘庆云的事情,只有我们知道,到底是谁走漏了消息?!”
“混蛋,敢坏我逐鹿天下的大业,此心可诛,此心可诛啊!”
燕禄山越想越气,将手里的报纸撕成碎片,扔到地上不断地踩,不断地骂。
薛潜和燕云中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直到他把气发完。
“薛潜,你觉得会是谁?”燕禄山第一眼看向薛潜。
“这个…….依本官之见,应该是……嗯,肯定是那个谁…….那个谁来着?”
薛潜挠了挠头,嘴上想说出来,又像是突然想不起名字了。
燕禄山直接略过他,看向燕云中,“斑,这件事你怎么看?”
“能知道我们收买刘庆云消息的事情,除了我们几个之外,恐怕只有诸侯使者了!”燕云中直接把矛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