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的理想(1 / 3)

加入书签

叶公子面无表情的站在凉亭中,手里捧着鱼食,不时的往湖面撒一点。

湖里的鱼还在争来抢去的吃着,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不过周围已经和原来不一样了。陈捕头在这里,东厂的人在这里,甚至连巡城御史衙门的人也在这里。

所有人都在盯着叶公子,气氛十分凝重。

这个时候,王强三人也从外面走了进来。

“王公公。”

“李公公。”

“赵大人。”

叶公子听到动静,转头看了一眼走进来的三人,笑着说道:“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能找到这里来,而且还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看来我也是十分荣幸。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位应该就是王公公了吧?”

王强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我。”

“你们这些做太监的也不容易,”公子笑着说道:“当初我也差点就做了太监。”

说完,他把鱼食全都扔到了水里,“不要觉得假,我说的是真话。你看看这些鱼,争来抢去的就是为了一口食。你看看它们,像不像这天下的芸芸众生,随时随地都在争来抢去?”

“读书,科举,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说为了大道,可是我们都知道那是骗人的。读书就是为了科举、为了当官;读书之后就可以光耀门楣、可以过好日子。”

赵坤盯着叶公子,皱着眉头说道:“不要胡说八道!有的人还是为了天下的!”

“你是海瑞吗?”叶公子面带嘲讽的说道:“这天下人有谁是海瑞?你敢告诉我,从做官到现在你没收过礼吗?没拿过钱吗?你们家里的田都交税了吗?没有接受投献的土地吗?没有藏匿过土地吗?”

叶公子冷笑道:“如果你要说没有的话,我回头就让人查查,或者干脆就让别人去查查。我想,总会有人能查得出来。”

赵坤闻言,脸色顿时一变,一下子哑巴了。

这些事在文官中非常正常,或者说是大家已经默认了的潜规则,根本就不会有人在这件事上面较真。

一个非常穷苦的人家如果考中了秀才,其实不会有什么改变,大家说他是穷秀才。

但是到了举人这一步,就立马就不一样了,“金举人,银进士”这样的说辞可见一斑。

考上举人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家的院门砸了,从此以后要换门庭了。然后就是收一大堆的田地,做上地主。

原本还是一个乡下的穷小子,但是考上举人后家里瞬间就有钱了,要粮有粮、要地有地。

当然了,这只是第一代的家史。

传了几代之后,说是耕读传家,实际上就是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开买卖铺户、收拢田地。

当了官以后,在官场上收的钱也很多。做了官老爷,出门没有马车、没有轿子、没有仆人怎么行?

家里没人伺候怎么行?光有一个结发妻子怎么行?不娶上个三个五个老婆的能行吗?怎么传宗接代?

为此,还能冠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或者就是为家族开枝散叶,反正什么理由都有,但是要搞钱。

这钱是哪儿来的?

依靠俸禄?

别闹了。

在场的官员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没有人能反驳出去,因为叶公子说的是事实,他们也不敢真的让人去查。

明太祖皇帝规定读书人或是当官的有免税的额度,那是为了鼓励读书人,而且免税也不是说你们家的钱全免,只是一部分。

但是如今已经被这些读书当官的人弄成全免了。

王强笑着问道:“你为什么想进宫当太监?”

“还不是争不过了。”叶公子拍了拍手笑着说道:.当初我也是读书人,也想着有一天能在京城东华门外唱名,到了那一天也做一个大官。”

“可是科举实在是太昏暗了,我怎么考都考不中,一次一次的尝试全都失败了。你们可能觉得是我学问不行,但我不这么觉得,因为每一次考中的都是那些家里有关系的人。每一次都一样,每一次都一样。”

众人闻言,顿时就沉默了。

当年严嵩在位的时候,科举是个什么德行他们都知道,一个朝廷,半个江西。

除此之外,徐阶在位的时候也一样。

这些年大明党争纷纭,各地基本成了各个党派培养后备人选的地方。你不是我党派的人,你还想考上?你门都没有!

“当时我就想,我要报复回来。”叶公子冷笑道:“我就想到了进宫做太监,我要让这些人知道知道他们瞧不起我、不让我中举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可是下不了手啊!”叶公子叹了一口气。

王强听了这话,也沉默了下来,随后抬起头说道:“那是因为你还能活得下去。当你活不下去的时候,你就能下得了手了。”

闻言,众人都神情诡异地看向了王强。

王强神情坦然的站在那里说道:“当年我们家里的人逃荒,一家七口最后死得就剩下我和我妹妹。如果不是我遇到了一个公公,把自己卖进了宫里,我和我妹妹也都死了。”

叶公子恭恭敬敬的对着王强行了一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