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 歌谣(1 / 2)

加入书签

少有人知道那秋华园的一夜发生了什么,但却知道那一场召集天下江湖百派的大宴确实改变了这个几近飘摇的国家的命运。

元景四年十一月,圣上御驾亲征,会合正平、齐兴两地联军,并丹水一带守军,正式向盘踞咸阳周边的突厥兵发起反击。与此同时,一辆辆马车开始从这片广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驶出,按约定将粮草如数输送北上,整个王朝好似一具偏瘫已久的躯体在慢慢恢复流转,每一条路便是一条经脉,恢复的过程细微而缓慢。

元景五年一月,联军连克澄城、华州、五泉、华阴、郑县,士气大振,消息传回洛京,百姓欢欣鼓舞。传闻其中尤其有一年轻少侠,引兵过风陵渡,夜袭潼关,克华阴,逼叛军直至华山山麓,一战威名传遍叛军。还有人说,听闻当日秋华园宴后曾有刺客入行宫行刺,便是这位少侠及时赶到,圣上问他想要什么报酬,他说他什么都不要,只希望圣上不要辜负当日宴上说过的话,不要辜负江湖与天下百姓。

这些都是采采从窗前过往的行人的高声谈话中听见的,时不时飘来一两句,破碎的、支离的,十数日方能拼凑出一个大概。

窗外的青石巷中每日都有行人路过,襄州城没有被战火波及,比洛京更靠南些,这样的平静是繁忙的,每当有粮草北运,富户南逃,襄州都是必经的过路处。前线在打仗,所需药材更是多,药铺中每日天不亮便有人叩门。温琦在药柜前经营,有时有常客问到你家那位标致的小娘子呢,温琦沉默着不答,伙计便替他答道病了。

客人惊讶道,怎么病了呢。伙计顾左右而言他,便不再有人问下去。

怎么病了呢,采采也不知道。

这段日子她恍恍惚惚,做过许多梦。

梦到翠绿的山林、柔软的草地、晶莹的露珠,树林的深处矗立着尺五楼,远处居民安居乐业,如同桃源。她听到连苍的声音,头顶着几撮灰毛的小童从腰畔追逐着溜过去,碰洒了她采集在掌心的露珠,那些露珠一颗颗地落下去,消失了不见了。她跺脚向那边看,却谁都没有看到,几根洁白的羽毛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她认得那是皓羽的,皓羽在这个梦中消失了,再也找寻不到。

她向前走,向前走。不知怎么着,走到一条温暖的小溪边,山间的悬泉自高处飞流下来,激荡成一片盈盈的水雾。这条小溪她已经来过无数遍,每一遍都在梦里,回环往复,逃离不开。

她觉得很累了,唯有山泉的清澈能唤醒她的魂魄。她伸手去触碰那清泉,走入那清泉,青翠的山林将她环围起来,激荡的水雾将她护在手心。在这儿她好像回到天地初生之刻,所有精怪的歌谣中都描述过那样一个时刻,春气逼人,阳光和煦,天与地离得无比地近,仿佛万物之外有慈母在露出微笑。

她也笑起来,发自内心地感到愉悦,溪畔的细草是她遥远的一脉相连的姐妹,山泉与日光一视同仁地哺育万物,万物都在生长。

然而忽然间,她在树丛中看到了一双眼睛。

一双眼睛猛然突兀在溪流山林之间,黑的瞳仁,白的眼白,这是不属于树丛的颜色。于是其他的颜色好像在一瞬间惊慌褪去了,激荡的水气消散开来。

采采发现了那人,那人便随即消失了,动作比山中的野兔还要快。

采采记住了那双眼睛,她能找到那双眼睛。而每个人的黑的瞳仁、白的眼白向她看来,她却发觉有什么不一样了。最熟悉的眼睛中也有陌生,她的四周嘈杂起来,永远有人在说话,话中的意思令她感到费解。

温琦在他们面前好似变成了一只不会讲话的白兔,采采每看他,他的唇缝是阖着的。采采要他说话,他却推了鹅黄衣裳一下。鹅黄衣裳碰到桌边,鹅黄衣裳下留下一块浅浅的淤痕。

采采听到,人们在说她错了。

她问错的人是她吗,露出衣袖下的淤痕,那些人全都躲开。

采采听到,那些人说她病了。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病了。在人们的眼神中,她感觉到自己病了。

是什么病呢?她不知道。

她能治好每个来问诊的病人的病,然而这次她治不了自己的病。

窗外的路是小巷,小巷铺着青石板。天上飘起了小雨了,她再次听到了连苍的声音,却不是在梦中。

医家的小娘子消失了,有人说曾经在一个朦胧的早晨,看到一个青衣女子打着伞与她一起走了。没有人听到她们的脚步声,她们走路根本无声,那青衣女子定是个精怪。于是有人想起来,惊讶道,那小娘子也是个精怪!于是所有的一切就仿佛不足为奇了。有人写起来精怪的故事,然而自此之后,那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精怪的行迹。那青衣女子哼唱了一首歌,是那里最后一首精怪的歌谣:

医人医人你医不了人们的病啊,

人们的病是他们心里的恶啊,

医人医人你医不了自己的病啊,

你的病是情义你的病是洁白,

为什么要卷进世间的漩涡里去呢,

那是他们的明争他们的暗斗,

皇帝把美酒赐给了老龟了,

白鹤绕着宫殿在飞了飞了,

太阳落下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