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离京(1 / 3)

加入书签

刚刚迁来洛京的十几天,洛风时几乎没怎么见到张元的眼睛是不红肿的。

离开西京前的最后一天,萧一行带着门中所有弟子来到百泉门左近的山坡上,从高处最后一次眺望群山之中正当春色的山谷。

远远地看去,山谷中还有一些人在忙活。他们脚边的绿草上开出一簇一簇的星星点点的小花,红黄驳杂。那些人在把许多沉重的布袋从这一头搬运到那一头,破损的布袋边角漏下细碎的粉末,粉末也是红色的,这些全都是火药。

许多弟子看着看着,眼圈就不由红透了。

洛风时向萧一行旁边走去时,正好碰见张元一手抹着眼泪从萧一行身旁走掉,见到洛风时连招呼也没有打,仿佛再多待一秒就要忍不住胸中的悲愤委屈。

洛风时明白他的心情,却也从未见过他这样,不由多看了一眼。

萧一行注意到洛风时来了,又看他停步回望张元,叹了口气,向洛风时道:“他也还没长大罢了。”

洛风时站到方才张元的位置,远远俯视这已经变得无比熟悉的山谷。

想说点什么话安慰,又说不出来。

晴好的天气里,他可以望见依山而建的竹楼,分辨出自己曾经走过的每一条小路,看到玉龙堂凌空的复道,想象出弟子们叽叽喳喳地聚在后山练武的情景。

萧一行说,这里不会完全夷平,山体内部的建筑与后山的陵墓的入口只会被山石掩盖,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回来,重建的难度不会太大。

霍云齐说,三日之内所有的门人及家眷都离开山谷,东迁到局势安稳之地。

萧一行与霍云齐都是感觉极其敏锐的人,洛风时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早在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凭借元景帝一纸迁都诏令预料到了数月之后西京的失守。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一旦西京沦陷,百泉门门人宁愿在这个时候提前将一切炸毁,也不愿把楼阁山谷留给贼军践踏。

洛风时早已经明白了。

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壮士志士甘愿抛洒鲜血、马革裹尸,去守卫一个甚至没能对得起他们的朝廷。因为一场战争绝不是少数人的战争,兵燹波及的是这苍天下的所有人,不分贵贱、老幼,也不分田野或者江湖。

烽烟之下,所有的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最先离开的是还未成家的弟子,然后是门人及家眷,霍云齐与萧一行等人在最后一批。洛风时没有和张元一起走,而是随着萧一行邵世清又多留了半天。

一直到所有该离开的人都已经尽数离开了,山谷之中再看不到袅袅的炊烟与点点灯火。在夜晚深黑的暮色中,火把的光落下,十里之内群山皆听到了震天的巨响。

洛风时离开百泉门时的最后一眼,是当初来时第一眼看到的那块立在山谷口的屏风般巨石。

洛京繁华虽不比西京,但未受战火波及,百姓安居乐业,街市人马如织。东迁过来的诸人大半是京中勋亲显贵,到了这久违的安稳地方,如一股炙热的水流涌入汤池,带着和暖的风都燥热起来,一时市井琳琅,彩车骏马,更加比往日热闹,俨然成为了一个小西京。

偏洛京又以名花闻世,春风过时,城中处处罗旌翠幕,俱是游园看花人。春风过了,又到入夏,该夏季盛开的花又到了争奇夺艳的时候,好似是为了与城中繁华相称,连今年盛开的花都比往年多了些。柔软的暖风吹软了人的心,好似整座洛京也被吹得柔软了、欲醉了,如同饮酒饮得半醉的人带上种燥热的醺意,将要在宝马雕车香满路的长夜中一睡不起。

直到七月时西京失守的消息从前线传来,整座洛京城才猛然一抖地为之惊栗了一下,夏夜里街上游玩的车马少了大半,好像一个孩子受一声呵斥猛然闭上了嘴,连张望的眼睛都是惶恐委屈而带着不安的。

洛风时在这里的几个月却看上去愈发寡言了。

百泉门的门人遍布天下,洛京是河南道要枢,来到这里,不会没有门人接应。这几月里东迁而来的门人家眷都陆续安顿下来,城郊的避暑之地还有闲置的别庄,不耐城中嘈杂的弟子可以到那里住,邵世清第一个便住了过去,有这位可亲的长老,许多尚在犹豫的弟子随即欣然同往。

而后到的、没有安顿下住处的众人则多半跟着霍云齐萧一行等人住在了洛京城中,几家客栈原本就是百泉门的产业,招待自家人,便径直取下了营业的招牌,在繁华的街道上看,只是几家再寻常不过的楼居。虽然不比在百泉门时住的宽敞,但桌椅明净,门前三尺就是车水马龙、红尘烟火,对于许多弟子来说反而是从未体验过的新鲜热闹。

而像百泉门一样悄无声息地汇入了这座洛京的江湖门派还不知有多少。

同处一城的特殊情形把各家弟子都拉近了,常有年轻弟子互相邀约。百泉门没有不许弟子交游的规矩,所以即便是内堂的青年弟子,十几日里面也有一两日被拉着结伴出游。

唯独张元等少数几人是例外。

张元来到洛京之后心情一直不好,街上越繁华,入他的眼睛就越扎眼,更没心情与那些少不经事的师弟一同出去玩闹。

而洛风时则显得心事重重。江湖门派不少弟子都听过他的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