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14(1 / 4)

加入书签

chapter14

——只是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本事看到这一天。

这话听上去有点丧,但周珩并非自怨自艾,也不是放弃了躺平了,她只是站得高了,看得更清楚了。

包括权力与权力之间的悬殊,以及时不与我的意思。

周楠申倒是心机深沉,如果只拼脑子,许长寻不是他的对手,但说到时运、气数,周楠申就是差了一截,早早就蹬了腿。

周珩还记得许景昕之前讲过的那个例子,某官员看到检察院的车,还没等被带到地方,在车上就把一切都交代了,还生怕少说了。

这么容易就认怂了,听上去挺没骨气的,就这么点胆量干嘛还贪呢,为什么不夹紧尾巴做人?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这就是有自知之明,因为眼界宽,心里清楚,知道反抗、狡辩都没用,这也不是诈和,早晚都能调查个十之八九,挣扎是没用的。

以前没有坐上这个位子,周珩就只想尽快得到它,也多次幻想过爬到山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必然是神清气爽,如今坐上来了,风景也看到了,却只觉得身上有千斤重。

这阵子,周珩自觉老了好几岁,心境上过尽千帆。

说话间,自然也带出来几分和过去不一样的世故、成熟。

程崎听了,却不认同,只道:“有我在,不会让他动你的。”

周珩看过来,微微笑了下,笑意却很浅。

即便她知道这句只是安慰之词,也是暖心的。

隔了几秒,程崎又道:“你也不用泄气,事情还没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周珩说:“我不是泄气,而是以前目光短浅,自己追求的事物只幻想好的一面,如今突然清醒了罢了。你距离梁峰最近,其实你一直都知道,一旦他开始动作,我挣脱的几率有多低,你只是不忍告诉我。”

程崎没接话,可他的眼神却藏不住。

周珩知道,她的感觉是对的。

片刻后,周珩又是一笑,忽然换了个话题:“去年有一次打车,在路上听那个司机讲了个故事,说是他在南方的表弟。老家拆迁了,那个表弟一下子拿到了六千万拆迁款,立刻膨胀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结果呢,他在一年之内就把钱花完了,还欠了一点债,最后疯了,跳楼自杀。”

程崎依然沉默着,可他明白周珩的意思。

周珩指了指自己的头,继续道:“其实人不止会因为坏事而受刺激,也会因为好事走向绝路,好与坏只在一线之间,能不能接得住上天的考验,和这里是直接挂钩的。”

周珩的话只说了一半,程崎也没有追问。

眼下时机还不成熟,他的时间也有限,不能待在这里太久,后面两人也只闲聊了两句,不多会儿他就起身走了。

周珩没有挽留,只将他送到门口。

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以程崎的能力和机智,他不只是最了解梁峰的人,也掌握着摧毁梁峰的“钥匙”。

但他并不会轻易示人,也不会妄动。

这条路不仅艰难,而且危险,那是拿自己的命在玩。

周珩讲了一个故事,程崎就意会了。

她是在表达关心,也是在劝他不要太激进,不要心存侥幸,要见好就收。

道理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以许景昕的作风,他会收集证据,交给可以处理的人,至于处理结果是否尽如人意,那不是他能控制的,他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

可放在程崎这里,他不会走这条路,他会利用那些把柄,来跟梁峰博弈,这就跟走钢丝差不多了,结果可能是你死我活,也可能是同归于尽。

……

周珩从公寓出来后,没有回公司,而是直接去了许景昕的别墅。

别墅里空无一人,周珩就在客房里研究那些日记本。

她身上的谜题还没有解开,而她始终认为,一个绑架案不至于将她刺激的分裂出第二人格,这种征兆应该追溯到童年时期,只不过绑架案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顾她十六岁以前的人生,那跌宕起伏的刺激程度,比大多数人的一辈子都要精彩,而那十几年正是她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一个想不开就可能反社会。

如今想来,她倒不是没有往那个方向发展,只不过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干脆分裂出一个极端的,有攻击性的,反社会倾向的“她”。

周珩翻看着日记,自然也看到了“周珩”记录的关于她去见心理医生的一些回忆——这样的安排是从“周珩”十一岁开始的,但日记本里没有提到原因。

而在她看来,这大概就是周家安排的一项疏导课程,就和课外辅导差不多。

周珩记得自己第一次接受心理咨询,还是在她被接回周家三个月后,周楠申的意思是,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适应环境也比较差,防备心重,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目睹梁琦的死。

还有,她和“周珩”当时的心理医生是同一个人,辅导几乎都是在周家进行的,少有的几次会去诊所,医生的意思是,在自己更熟悉的环境里,会更有安全感。

就算那位医生时间忙,排不开,或者人在外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