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没人记得他们说过什么(1 / 3)
嫡系,是一个很微妙的概念。司马懿可以自诩是李云义的嫡系,杨修也可以。荀彧荀攸也能说自己是李云义的嫡系。
唯独在邺城外书院当中忙碌的郑玄马日磾神色凝重,知道自己跟李云义的关系远远超过嫡系这一概念,却又不能承认自己跟李云义关系亲密,是一家人。
至少在对外的时候,谁也不能承认各自的关系如此亲密,免得被有心人贴上李云义亲信这一身份。
大儒最注重身份,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当权者走狗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哪怕最终出仕当官,也是朝堂当中的一枝独秀,绝对不会溶于污泥当中,自甘堕落。
“康成公,齐公诠释的人人平等,老朽重新做了注释。”
从槐里到邺城,马日磾干劲十足。皇帝已经下葬,用不了几日自己孙女就会成为齐公正妻。
马家不可能成为外戚,至少在齐公还活着的时候成不了外戚。一想到家族当中那些废物,他就明白马家成不了气候。
区区一个马超根本扛不起马家的大旗。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马家想要再度崛起还得出一个经学大家,出不了经学大家,马家就只能泯然众人。
“注释?”
郑玄微微颔首,接过信纸,看的十分认真。
“这里面的圣人言是否太多了?”不多时,郑玄收敛目光,冷不丁开口问询。
“多了?康成公觉得多了的话可以删减一些。”马日磾不无不可,经学需要人为释义。最终解释的人是自己跟郑玄。
“不是多了,而是释义最大的问题是孔子所言的人人平等,孟子所言的民贵君轻,这里的民必须是庶民。”
如何让圣人典籍当中的原文的跟自己理解一样?很简单,加注释。
东汉末年还不是后世将孔子变成圣人的年代,也没有出现在那么多尊孔之人。
荀家是荀子后代,怎么可能一心尊孔?他们尊重的是自己祖先。
西汉东汉儒家最大的门派是公羊学派,公羊学派现在式微,但他们骨子里面的东西却遗留下来。
经学继承自公羊学派,剔除部分内容后,重组的学派。
根本上,儒家要求尊重的孔子,只是一个虚伪的形象。因为尊孔必然尊师重道,必须知晓礼义廉耻信,必须尊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不管具体如何理解,君臣父子的身份都要明晰。
那个时代的儒家子弟都恨不得在让所有人都尊孔,尊孔必定尊重师长,尊重儒生。许多理所应当的事情,夹杂个人利益后就会变得不纯粹。
马日磾郑玄不可能知道千年后会将尊孔尊曾联系在一起,故而尊重君长的无耻说法。
但他们知道,孔子说的人人平等,绝对不是自己说的这个意思。孟子说得民是谁,全看李云义人为的民是什么。
儒家之所以这么好用,历经历朝历代还能存在。
直白的说就是,人人都可以从中撰取好处,从中渔利。
“没人知道先贤究竟说了什么,不读书的人不在乎,读书的人不敢明着反驳。”
“对,就按照康叔公你所说的去做,让天下人满意。”
“是让齐公满意。”
马日磾爽朗一笑,一切都在掌控当中。但凡有些见识的人都不会在这种小事上面跟李云义作对,对人人平等这一概念反驳。
至少大汉明面上还没有奴隶存在,人跟人是平等。
人人平等衍生男女平等在大汉更不是事儿,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大汉人口始终偏少。寡妇可以再嫁,世家联姻也是男女极为平等,男女都有自己的私产。
像长平公主死了丈夫再嫁给卫青的事情,大汉很多。
世家豪族并不反对男女平等,对人人平等也没有任何反对。至少从道义上来说,这两件事情微不足道。只有郑玄这样在深耕青州的人才知道李云义究竟想要干什么,他绝对不只是为了一个虚名而努力。
“齐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不需要任何人让他满意。”
郑玄语气莫名,马日磾的话让他有些不舒服。这个名气弱于自己,马融的嫡亲学生,所思考的一切并非是儒家,经学,而是齐公。
似乎只有李云义,他才愿意将话语权拱手相让。
“作为臣子,作为齐地子民,让齐公满意很重要。”马日磾心情十分复杂,他是数朝老臣,在朝堂上见过太多人的崛起,太多人陨落。
就郑玄的性子,去了朝堂,绝对活不过三个月。朝堂没有和善,只有尔虞我诈。无论是经学大师,还是卖猪肉的,都能齐聚一堂,用各自的手段倾轧对方,想尽办法将其杀死。
“人人平等也是齐公提出,推行的话。像这样的话,古籍上面不知凡几。为何齐公只关注这句话?康成公,你应该比在下知道的更清楚。”
马日磾小心提醒,就差说出扶风马家,北海郑家离开李云义迟早覆灭。
“齐公要打破世家豪族对地方上的垄断,开创数百年的未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