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回邺城(1 / 3)

加入书签

“仲宣,将周仓提拔为都尉。”

临末,李云义想到了战报当中一个奇怪,又不奇怪的人。周仓毕竟是黄巾出身,自己麾下基本成了黄巾的大本营,周仓等人出现也非常正常。

除了周仓之外,泰山贼,黑山贼,白波贼,都头像不少,现在都在自己麾下混饭吃。

“命令张郃守好散关,用长安三辅驻军轮换边塞驻军。”

又是一阵应诺,这本应该关羽负责的人事调动,全然是李云义的一言堂。偏偏还没人觉得有问题。

“公达,这长安雍州就拜托给你了。”

李云义回首瞅了瞅在摸鱼的荀攸,后者闻言立马肃容。

四目相对,李云义翻白眼:“闲的无事,就多多关注民生,长安百姓虽然饿不死,日子却也不好过。此番并州大捷,河套等地缴获的牛羊战马,能不杀就不杀,全都用来振兴雍州经济。”

李云义细细嘱咐,牛羊不需要吃精饲料就能长大。战马属于异类,在人类世界当中承担的工作更为繁杂,不吃好一点,很容易撂挑子。

封建时代,一匹马吃的比人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主公说笑了,雍州运转一切正常,臣所能做的事情是监督补漏,而非切切实实关切民生,只顾细微,不着眼大局。真要臣忙碌起来,只怕不易。”

荀攸理直气壮,压根不将李云义的话放在心上。笑话,要是自己忙不过来,要么是自己没事找事,非要独揽大权。

事必亲躬不是不可以,但会讨人嫌。自己是雍州刺史,叔叔荀彧又是尚书台,齐公麾下文臣之首,更是司隶校尉。

这两个身份加上自己的军师雍州刺史,太过耀眼。这个时候在努力彰显自己的能力,不妥。

还是公然摸鱼,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为上。与自己无关,不影响大局的事情,就走流程,千万不要手痒插手其中。

李云义继续翻白眼,这些读书人聪明到摸鱼都有理所应当的借口。

“德祖。”

自从杨修加入自己麾下之后,功劳不少。随着汉献帝之死即将告一段落,在一旬时间入土为安,天下也会进入没有皇帝的时代。

杨修这一系,他的父亲杨彪华歆王朗这一类的大臣,都可以为自己所用。与一般的汉臣不一样,这三位跟曹魏关系或好或坏,对大汉没有多少忠诚度,都是善于见风使舵的人。

多少汉臣从董卓李傕郭汜到曹操,想要谋夺大权而死。这三位是例外,他们跟当权者的关系都不错,都能够善终,延续家族。

不是所有汉臣都是自己的敌人,这三位是可以做朋友。

尤其是杨彪,在中央能够从洛阳到长安,到许昌,活到自己儿子被弄死数年之后,等到曹丕当上皇帝,才因病去世。

曹操几次三番想要铲除,都杀不掉的老狐狸,正好去邺城养老,当个吉祥物。

杨彪是绝对不可能公然反抗自己,就算不配合自己,也比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更好。

自己富有四海,一个杨彪还是养得起的。

“文先公闻名海内,日后是否能够前往邺城?”

“邺城?”杨修才思敏捷,瞬间便想到齐公真正的意图。只是这件事情上面,他有些犹豫,一方面他也想让自己老爹进入齐公的政治体系当中,成为一面旗帜,为自己遮风避雨。

可同样,他也知道这活儿不好干。做得多就错的多,汉室老臣这个身份是荣誉,也是催命符。

“家父年老体弱,微臣数次请家父前往邺城拜访名医,好好疗养,只是家父疑虑甚多,此行甚远,一时半会儿难以决断。”杨修心中愈发警觉,倒是不希望自己老爹前往邺城那个漩涡中心。

荀彧都能成为司隶校尉的地方,在邺城毫无根基的老爹能否站稳,只有天知道。

“此事不急。”

李云义见状一笑,心中并无情绪波动。杨彪来也好,不来也罢,都不影响大局。

他真正关心的是华歆王朗,尤其是王朗,他可是会稽太守。

会稽就在扬州南部,后世福建大部。

这样的地方,濒临大海,正好让太史慈跟他亲近亲近。会稽能够直接倒向自己,江东孙策的方向立马会被撕开一个口子。

杨彪只是一个引子,北边战事即将结束僵持,长江以南也该一步步回到大汉版图当中。

“下雪了。”

荀攸忽的瞥见阴沉沉的天穹底下,一片片的雪花随着冷冽的寒风飘落下来,融化在自己的手掌心上,只剩微凉。

“走吧。”

李云义翻身上马,回首看了看巍峨的长安城。

凛冬已至,不能继续在长安耽搁,还是得回邺城。

途中经过洛阳的时候,他忍不住看了一眼北邙山。他还记得董卓入洛阳就是在北邙山撞见汉少帝,汉献帝两人,从未获得大权。

现在汉少帝也好,汉献帝也罢,都即将葬身于此,也算是一种新的开始。

大汉真的亡了。

这里的一切都跟自己没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丧葬自己并未参与,可所有开支,具体的过程,都有自己的幕府全称参与。

大将军府对外公然的宣称是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