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诸葛亮何在?(1 / 3)
吕布求援,李云义无法再在长安城外逗留,他风风火火的入城,顾不得看长安与之前有什么差别。他脚步沉稳,动作迅捷,看似寻常。但在荀攸眼中,这已经是最明显的信号,李云义急了。
并非是急眼,而是急于求成,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切安排好。
仿佛所有事情,没了他都会变样,变坏一样。
这样的话,寻常时候荀攸不会说,现在更不会说。他将自己的小心思藏在心中,一言不发的迎向自家主公。
“关将军已经调遣一万步骑驰援温侯。”
四目相对,李云义只是摇头:“太少了,还不够。至少要调集三万步骑,雍州守备军不够,就从并州调遣。从幽州,冀州调遣。”
荀攸暗自心惊,已经明白这不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而是国战。
此战一旦胜利,必定会赢的酣畅淋漓。就贾诩求援的书信,他看的真切。整个屠申泽,乃至于河套的鲜卑人都被锤了一遍,纵然有不甘心的人作乱,却不是大多数。强权,永远是解决一切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公达,你亲自写公文,让赵云亲自率领两万骑兵,出雁门,从草原穿插。昔日有汉骠骑将军横扫草原,今日使匈奴中郎将赵子龙也能威震塞外数百年。”
“诺。”荀攸应了一声后,又想到:“只是主公,子龙将军出塞之后,谁人主掌并州军事?并州鲜卑人,匈奴人数目不少。”
“张辽张文远。”
李云义缓缓吐出几个字,张辽跟寻常战将不一样,他是锻炼出来的。从如洛阳,外放募兵,成为董卓爪牙,一直到现在,张辽都没有太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更像是一个随遇而安,对每一个主公都会誓死效力的狠人。
“他倒是一个不错的人员,雁门人,又是并州军出身,只是,他是一个校尉。”
“将军都是从校尉爬上来。是金子虽然会发光,却需要时间。以前没人赏识他跟高顺,现在有了我。迟早有一天,你会明白我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李云义拍拍荀攸肩膀,一切都在不言中。
荀攸跟他叔叔荀彧不一样,两个人一个对大汉没有感情,一个对大汉很有感情。
“既然主公想要栽培张辽,不妨给他一个赞领守备的差事,日后无论是升迁,还是代替子龙,都算进身之资。”
李云义微微一怔,倒是明白荀攸的意思。齐军上下,太史慈关羽都是独当一面的统帅,再往后数,便是赵子龙。
此三人之外,其他人坐镇一方没问题,但想要成为统帅一方,主导一场战争的人,却还是差了一点。
张辽是帅才还是将才李云义无从知晓,许多原本闪光点十足的人,到了曹操手下之后,都会变得黯淡无光。张辽张郃是意外当中的意外,一个靠着八百人,刷了孙十万的副本。一个则是命长,活到了曹家人凋零,不得不用外人的时候。
若非如此,也轮不到张郃出现在对抗蜀汉的第一线。
现在自己倒是有时间让他们证明自己。
“让张郃北上驰援关羽,赞领校尉职位。若是此战能够立下功勋,便委任他为校尉。”
“大善。”
一切说定,最难得问题反而到来:“敢问主公,如何处置河套的鲜卑人?是抚恤,还是苛责?”
“归顺大汉的便是大汉子民,没有的就按照鲜卑人处置。另外派出工程兵,我要在河套重新建城,构筑防线。”
“再从各州抽调擅长打井的人才,在鸡鹿塞等地打凿水井。”
后世对鸡鹿塞如何被大汉放弃,有无数说法。但总归而言,无非是财政,水源。财政影响物资供给,水源决定人能不能活着。
“诺。”
“不要急着应答,河套地区的水利设施也归你管辖,朔方也划给雍州。”
雍州不断扩大,从司隶分家的三个郡,现在多了凉州的北地,安定,又从益州得了武都汉中,再加上并州的朔方郡,单就面积而言,雍州不亚于任何一个州。
从人口而言,也不差。
只要加以时日,雍州注定会变成一方沃土。在沃土出现之前,水利设施必须修缮完备。
“王粲,檄文写好了,就直接交给公达。”
打仗,行政,王粲都不太强。但用华丽的辞赋骂人,彰显昭昭天命,王粲是极为牛逼的,跟大喷子陈琳,也相差无几。
“敢问主公,粲能够随军北上。”
“北上?用不着,你跟孤都要在长安城中坐镇。相比前线,长安才是重中之重!”
“诺。”
王粲缓缓舒心,他没打过仗,也不知道塞外战斗进行到了何种地步。但汇聚在长安城中的急报,每半个时辰就有好几封。信使们日夜不停地将各处发生的交锋,激战汇聚到了长安,抄誉之后,再度送往邺城。
李云义难得没有上前线,整个人都处在巨大的不安当中。
危机即是机遇,长安并不缺乏粮食,只要三五日,就能有大量粮食运输到长安。
只要在稍微坚持几日,一切就会再度走向正轨。
此战之后,大汉北疆会获得数年的平静,最匮乏的时间,一下就变得充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