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强大的文官团(1 / 3)

加入书签

李云义他们,心思并不在这些贪官污吏身上。随着徐州平定,并州大定,李云义一纸手令,大量官员从中原之地填充到了司隶。

其中佼佼者更是被荀彧推荐,送到了长安城下。

这些人的具体官职已经安排妥当,都是长安附近县的县令。

“齐公到!”

随着一声呼喊,李云义的身影闯入这群年纪不一,却是经年干臣的文官当中。

“臣等拜见主公。”

“快快请起,这里要的是干臣,不是谄媚之人。你可是梁子虞?”李云义将目光落在为首一人身上,此人身材高大,陈留人,时年二十岁,虽然年轻,却是在陈留主簿,被荀彧推荐作为霸陵县令。

“回禀主公,在下正是梁习。”梁习不卑不亢,心知肚明齐军最重的就是才能,道德操守并存之人。

“你的县令免了。”

李云义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开口便让满帐篷的人抬头,惊讶万分。他们都是得令而来,官职早就安排妥当......

“并州还未平定,我欲以你为并州刺史,协助使匈奴中郎将赵云,稳固并州,你可有信心?”

“臣不敢隐瞒主公,前往并州,臣并无太多信心,更不知道能做到哪一步。但臣既然领命而去,便会尽力为之,以死报答主公知遇之恩。”

梁习脸颊涨红,慷慨陈词。他不知道荀长史是如何与主公说的,但这一任命事发突然,看似权柄极高。但现在并州只有两郡在齐军手中。

自己就算当上并州刺史,无法掌控军队,辖地又不大,只能算是空头刺史,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行,你现在就收拾东西,前往上党。月内任命的书信印章便会到达你手。”

“诺。”

梁习快步而去,开启一个好头。能到这里的人都是人精,都隐忍又热切的看向李云义,想要获得更多的机会。

他们不甘平凡。

“张德容何在?”李云义再度开口,眼见的一个七尺的汉子站了出来。

“臣张既拜见主公。”

张既字德容,右冯翎高陵人,跟杜畿一样,都是三辅出身。

不管哪朝哪代的开国之人,都是每征服一个地方,都会任用一定比例的当地人。张既是李云义翻看汇总的世家豪族,官吏的时候,恰好看到的。杜畿则是占据南阳,从荆州返回,在荀彧麾下做了一年多书佐,才被推荐为长安县令的、

虽为县令,却有大有小,司隶州当中的县令比寻常县令更为抢手,京兆尹与河南尹的治所长安洛阳,更是至关重要。

能够被荀彧看重,认为能够担任长安县令,足以证明杜畿的能力。

“孤观你过往,欲以你为槐里县令,右扶风长史,你可有信心三年之内,让槐里从百业凋零,变成冀州那般繁华之地?”

“臣以为槐里自古富庶,想要再度繁华,以粮食人口为重。只要有人有粮,槐里富庶,不会弱于青州冀州寻常郡治所。”

张既信心十足,槐里本就是大郡治所,又是通衢之地,这样都发展不起来,自己干脆拿块豆腐撞上去算了。

“荀令君以为杜伯侯能为长安县令,杜伯侯你可有把握做好?”

李云义转身看向杜畿,后者倒是心态平和。他早就知道自己的任命,对长安县令势在必得。

“臣以为三辅之乱,始于兵祸。只要主公齐军横扫三辅,凉州,三辅必然大治。臣所做的,寻常小吏来做,也不会太差。”

嘶。

李云义眉头一挑,低估了年轻人搞事情的能力。别看杜畿年纪不大,却是走南闯北多年,见多识广。

“好,那等孤平定三辅凉州之后,我会从你二人当中挑选一人,作为凉州刺史。”

“臣必定不复主公所托,治民为先。”

“郑文公何在?”

郑浑大步上前,他是开封人,跟郑玄并无关系,此番受到推荐,纯粹是他有一个大哥,叫郑泰。

数年前,郑泰荀攸等人密谋诛杀董卓,荀攸安然无恙,郑泰却是死于董卓之手。

此番荀彧推荐郑浑作为左扶风太守,也有几分源自于郑泰。

但更多的还是,郑浑此人能力不俗。

“左扶风孤今日便交给你了,安民的事情,我不担心你尽管去做。”

时至此刻,帐篷当中只剩一人瑟瑟发抖,在一群大佬面前,万分恐惧。

仓慈,淮南人,徐州屯田时,被枣袛举荐而来。

只是他的官职,一直没有定论。

三辅之地,左扶风右冯翎京兆尹的职位都已经安排妥当,治所所在的大县也各自有所安排。

仓慈不上不下,名望能力不足以担任太守,做县令又大才小用。

“孝仁,你从徐州来屯三辅的田,你可有信心?”

仓慈闻言,慌得一笔。他是坏男人,对长安不说一无所知,却也差不多。不是谁都对千里之外的一切了若指掌。

“臣没信心,只能多多问询老农,一步一个脚印,多为百姓做些事情。一年半载,能做多少,臣竭力而为,不敢妄言。”

有的东西,被他藏在心底。徐州惨烈无边,三辅之地也好不到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